赵匡胤一次酒醉后对皇后王氏说:'你知道我...

赵匡胤一次酒醉后对皇后王氏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孤儿寡母吗?别人都说我厚道,可还有一层心意他们不知道,今天我杀了前朝遗孤,来日倘若他人篡了皇位,你们弱妇幼子也会血溅这殿前台阶。'

这是他的真实心声,他内心深处一直有所警惧,从登基的那一天起,赵匡胤就一直在寻找避免重蹈后辙的办法。

最初,凡有重大战事赵匡胤都务必亲自挂帅,这样才能牢牢把兵权抓在自己手中。陈桥驿兵变后,驻兵晋南的后周将领李筠不服,勾结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叛,赵匡胤先攻李筠,后伐李重进,都是御驾亲征。

但皇帝毕竟一国之主,长期带兵在外不是长久之计。很快,赵匡胤就罢免了与他关系稍远的慕容延钊,韩令坤等人的禁军职务,不再设殿前都点检,其他职务都由'义社十兄弟接任。赵匡胤把这些人视为心腹,以为这样就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但还有一人比他更清醒,就是赵普。赵普不止一次地提醒他:'人都是会变的,今天的忠臣也许是明天的敌人。赵匡胤觉得赵普说得有理,遂决定试探这些兄弟们。

这一天,赵匡胤招呼'义社十兄弟'到郊外打猎,一人一骑,佩戴弓箭和刀剑,不带随从。他们一路追逐猎物,中午时分到了树林深处,大家也收获满满。赵匡胤招呼大家说:'这里没有外人,你们不要拘谨,大家像过去一样不分彼此,开怀痛饮。'于是,他们席地而坐,拢起火,烤着肉,喝着酒,说着笑着,氛围活跃。

喝到七八分醉时,众人打打闹闹,没有尊卑,没有顾忌,仿佛又回到了后周大家一起喝酒玩闹的时候。

石守信拍着赵匡胤的肩膀问:'大哥,当皇帝什么滋味啊?'众人跟着起哄,有人递过酒壶说:'大哥,干一杯。过去我们在一起无所忌惮,多么快乐啊!自从你当皇帝,在大殿上我们都不敢乱说话了。'

又有人一屁股坐在赵匡胤身边,把肩头一挺,说:'弟兄们把你抬到皇帝宝座上,这皇位也有俺们一份啊。'众人听后便哈哈大笑。

赵匡胤装着喝醉的样子,说:'你们想做天子,简单啊。杀了我拿去便是。'说完解下佩剑就递了过去。

有醉意稍轻的便意识到前面的话犯了忌讳,改了称呼说:'臣等都是说笑罢了,陛下切不可放在心上。'话没说完,只见赵匡胤一跃而起,翻身上马,弯弓搭箭,前方不远处正在大树上攀爬跳跃的松鼠应声落地。赵匡胤回头对篝火旁呆若木鸡的弟兄们说:'你们既然尊我为天下之主,以后当守为臣之节,不可飞扬跋扈,不可有非分之意。'

打猎回来,赵匡胤自信地对赵普说:'这一帮兄弟礼节上虽然比较随意,但他们的忠心不用怀疑,不会背叛我的。'

赵普还是没有消除顾虑,说:我倒不担心他们反叛你。不过我仔细观察过这几个人,他们的统御能力都很弱,如果不能有效约束部下,一旦有风吹草动,士兵们率意而为,他们恐怕也身不由己呀。'打猎时兄弟们的玩笑话已经让赵匡胤感到不舒服,经赵普一分析,他意识到问题严重,遂下定决心解决掉这些人军权,这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禁军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赵普认为还不够。各地藩镇权力还是太重,赵普建议削夺其权,收其精兵,这样才能做到天下安定。于是赵匡胤把削权的目标转向节度使。

唐朝后期,节度使垄断了辖区州、县的军权、财权、司法权,连知县都由节度使任命,无需经过中央。赵匡胤削弱藩镇的第一步就是中央空降知县。

赵匡胤又把这种措施推向全国,这样节度使对县一级的控制大大减弱。富有戏剧性和讽刺意味的是赵普提出的建议首先反制自己。赵匡胤晚年时,赵普因为擅权被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知州高保寅与赵普不和,上疏请求直接对中央负责,不受河阳三城控制,赵匡胤欣然同意。至此,节度使只剩下了空衔,变成了荣誉职务,再也不能呼风唤雨。

宋朝是建立在五代十国政权频繁轮换的废墟之上。赵匡胤建宋之后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抑制军队将领觊觎皇位的野心,如何掌控曾并肩战斗却又掌握重兵的弟兄们?他从一场酒宴开始,用平和的手段解决了五代十国几十年形成的痼疾,显示出他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宋朝形成特色鲜明的治国方针起了引领作用,那就是重文抑武,中国文人政治的正式启幕。

不过,这也存在弊端,后面的历任皇帝,都不信任武将。战争,让武将走开,带兵打仗都由文官作为统帅,并形成惯例。对西夏战争中的最高指挥有范仲淹、韩琦等,无一不是进士出身。

宋朝武将政策和武将的命运,也形成军队疲弱的弊端,最后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苟延残喘,最终以一种极端荒唐、悲惨的方式结束。#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