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无春邋遢年,九九倒春寒”,啥意思?

今天是腊月十七,再过13天我们就迎来了农历新年--辛丑牛年,在过去庚子年中,我们确实经历了很多磨难,但过去的既然已经过去,我们就要展望未来,在农村,很多老人每到腊月就会对当年的年景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明年的年景进行预测,就像今天这句俗语“无春邋遢年,九九倒春寒”就是农村老人对明年气候的一种预测,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下。

什么是无春年?

说起无春年,说的就是在农历年中,两头没有立春的年月,在我国,对于无春年的叫法其实还有很多种,在北方无春年也叫“寡年”“哑年”,在南方会被称为“滑年”“黑年”,在万年历没有被引进的时候,古时候的纪年法一直就是沿用农历,这个农历是阴阳合历的一种,主要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同时参考太阳的运行轨迹,来进行纪年。农历年一整年有12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因为有大月小月之分,所以每年的时间也不同,因为朔望月是29.5304天,所以大月一般是30天,小月一般是29天,这样算下来农历年一年是354天或者355天。

而在1912年万年历引入我国之后,为了接洽世界时间,我国也是大力推崇使用万年历,万年历的形成主要就是通过观察地球围绕太阳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一般是365天,把这365天进行等分为12份,因为各种因素的形成,每个月的时间也不同,在民间一般有一个顺口溜,那就是“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通过农历和阳历的对比来看,阳历比农历每年都要多出近11天的时间差,为了解决这个“阴差阳错”,农历设置了闰月,也就是农历年会在不定时段地增加一个月,出现闰月的农历年叫做闰年,也就是说在闰年有13个农历月,根据阳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出现13个月势必就会增加一个节气,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所以就会在闰年有两个立春的情况,而紧接着下一个农历年就有可能是单春年,或者是无春年,一般在19年中,有7个单春年,7个无春年,5个双春年。

“无春邋遢年,九九倒春寒”啥意思?

知道了无春年,相信这句俗语就比较好理解了,这句俗语说的就是,无春年很有可能是一个邋遢年,邋遢年在农村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雨水多的年月。通过观察,2021年的立春正好是处在鼠年的腊月二十二,2022年的立春正好是在下一年虎年的正月初四,这样算来,2021年牛年是没有立春的存在,也就是说,今年正好是无春邋遢年,也就是说,在2月3日立春到来时,农村会出现雨水多的情况。

而后半句九九倒春寒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结局,大家都知道立春节气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在北方,春节前后的气温一般都是在0°C以下,也就是说在立春时节气温还是比较低,如果这个时候出现雨水多的天气,那么只能证明这个时段的气温比较高,同时也证明这个冬季会是一个暖冬。暖冬最大的危害就是倒春寒,每到万物复苏开始后,暖流会慢慢占据上风,这个时候冷空气会慢慢消去,但有一个问题是一旦冷空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很容易形成倒灌的情况,这个情况下倒春寒就是最典型的自然现象,农作物会被冻伤,很多好不容易安全越冬的农作物都会出现不同的损伤,会让农民损失惨重,所以在数九天结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倒春寒的出现。

总的来说,这句俗语其实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观察过往的暖冬,基本都会在开春之后出现或大或小的寒流倒灌现象,不仅给农民带来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所以通过这句俗语,我们是可以进行提前预防的,如果过几天的立春确实出现雨水天气,我们就要做好准备预防倒春寒的产生,大家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