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潭湖茫李:抗倭世家 英雄故里
转过清丰河就远离市井喧嚣远离车水马龙,眼前平畴沃野,远黛一抹,风荷送碧,鸡头莲蓬蓬油绿染紫,田田如盖,恍如穿越童年湖畔采湖菱。八月未央,荸荠刷刷簇簇,但马蹄娃捧着可爱荸荠迎来送往,站成段潭(马蹄之乡)笑盈盈名片。

段潭元明清时称正信乡,姓氏谣云:段潭的李子摘不得,这“李子”就指湖茫李家,“南昌梓溪刘,丰城湖茫李”,古隶属南昌府时便是八县一州望族。你瞧屋宇鳞次栉比两三里长,村庄五百三十多户村民两千四百多人,规模居乡之首,也是江西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
村子距乡约一公里,远望逶迤,整体料排状,两面临水,民居坐落背靠背型,北面湖茫湖因为扩建面积愈来愈小,南对月塘与斜里湖,狮山相迎。村里融融泄泄恬淡景象,连八旬老婆婆都能脱口而出:湖茫十八巷,巷巷出宰相。


何以湖茫?史载雨季一到湖面白茫茫而得名。宋初李伯顺由临川迁来,其为唐王李世民后裔,墓址经堪舆大师指点葬栖龙山,乃江西名穴。到明朝进入鼎盛时代,最杰出者有嘉靖期间礼部尚书李玑,兵部尚书李遂及其子李材等,可谓理学名宦世家,抗倭英雄故里。
李玑(1479--1566)少负大志,十二岁懂音韵写绝句,堪称奇才。1503年东沙张公督学丰城考试时,阅卷叹服,认为他将来必登台阁,将名“琫”改为“玑”,喻其字如珠玑人才难得。后廷式一篇文章妙杀帝目赐为“传胪”,印发全国成“网红”,最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长)。在任时倡议官员改奢华为俭朴,清廉正直至孝,位卑不投靠援引,位高婉拒敬献,退位断官场往来不言是非,著有《西野文稿》20多卷。




李遂(1504--1566)字邦良,号罗山,1526年进士,曾任湖州同知、衢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凤阳巡抚等,最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文武兼备,时人谓之明朝“范仲淹”,虽为夸饰但其人委实博学多谋擅用兵,既是王阳明弟子又是抗倭名将,因得罪夏言贬为衢州太守。他治理有方,在衢州设衢麓讲舍倡办教育传为佳话,百姓感怀德政为他铸铜像立于讲舍街讲学处,离任时建生祠“李公遗爱祠”纪念他。后触怒皇帝遭严嵩陷害,归家七年,致力于阳明心学活动。倭寇来犯时,临危受命征为巡抚,指挥明代抗倭史上最具战略思想的“淮扬大捷”,运筹帷幄前后二十多场战役,斩敌近四千,基本扫平江北倭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酣畅一笔。迄今南通狼山南坡山腰上立有“抚台李公平倭碑”,载其抗倭功绩。后战功赫赫擢升南京兵部尚书,又两次平定留都兵变,为大明后期王朝稳定做出杰出贡献。仲兄李逢、从兄李浙、其长子李栻等俱为进士。次子李材(1519--1595)更是衣钵传承发扬,抗倭击缅功勋卓著,世称见罗先生,福建莆田有为其建的“明宗书院”,南昌百花洲有“李见罗祠”,是著名的哲学家,止修学派创始人,著有《观我堂稿》等。李遂一门科甲取仕源源不断,武在抗倭保家卫国,文在理学修身治世,成就斐然,彪炳千秋。
村中最完整古建是李氏家庙,数百年来湖茫出过诸多有影响人物,代有修缮气势不凡。至今门口留有“来头石”,石头楔形相对排列寓其威仪。门楣木匾墨书“李氏家庙”,为明益端王朱佑槟题篆,四字金钩银画,观瞻者总要沉吟欣赏良久。家庙纵深三进,正堂四柱三间,古朴庄严。门前青狮,造型材质与南京明宫殿相似,几百年风雨沧桑至今盘踞仍如村庄守护神。



沿家庙一路徜徉,村庄布局统一严谨,人称九井十八巷。想当初九井汩汩绵绵哺育,而今退出生活舞台,最醒目还有对着月塘的三眼井,井口两为圆一如斗,造型小巧别致。十八巷有熨斗巷、双桂世家巷,崇仁巷、太史世家巷等,因地象形随情赋怀不一而足。井巷相通,人家大院落式。莫道流光无语,屐履声声,谁见书生背影远去,沙场击倭?犯我疆土,虽远必诛,湖茫有的是慷慨浩然英雄正气。穿行巷道,老树掩映,阔达从容,故居多向南,即便残损也足见当时望族气势。颇有趣的是人家墙角竟然砌进一个虎头虎脑的古石狮,村中牌坊还有“翰林第”、“太史世家”、“进士第”等等。“进士第”为李遂家宅,“双桂世家”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题写,残坊兀立犹见昔日风采,乃至清代,湖茫仍然人才辈出。
俱往矣,风流人物更看今朝。今天的湖茫人们秉承家训家风先人智慧,用辛勤汗水建设家乡。放眼望去,良田美湖,屋舍俨然,簇然一新;耳听得湖畔鸟鸣声声,鸟影翩跹。湖面倒映蓝天白云,秋风起兮,村庄恍若枕在水天一色的梦境里。月塘、斜里湖仅一堤之隔,堤上树木郁郁葱葱,一到傍晚时分众鸟归巢,日暮声色更是人间绝境。湖长半里宽约百米,大小相连,不似水乡胜似水乡。



风物长宜放眼量。立在对面山坡上翘首而望,湖茫,就是烟波浩淼小洞庭!无怪乎游子乡愁心心念念萦绕。湖茫,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轴,无论谁徐徐展开都会沉醉而留恋而往返。
封面图片:李怀权
特别致谢李怀权、李虎二位湖茫李氏家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