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针刺手法之飞经走气四法及烧山火透天凉

明代徐凤在《金针赋》中提出“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飞经走气”四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种复式针刺手法。

“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进气与留气、抽添法等八种复式针刺手法。

一、“飞经走气”四法

1、青龙摆尾

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金针赋》说:“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灸大成》说:“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舡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

2、白虎摇头

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样,边摇边提针。与此同时,于所针腧穴经脉的一端,用左手指按压,让此端经脉关闭,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

《金针赋》说:“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针灸问对》说:“白虎摇头……行针之时,开其上气,闭其下气,气必上行;开其下气,闭其上气,气必下行”。

3、苍龟探穴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向不同方向探刺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或加大刺激量以增强得气感。

《金针赋》说:“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针灸问对》说:“苍龟探穴……得气之时,将针似龟入土之状,缓缓进之,上下左右而探之。又云:下针用三进一退,将两指按肉,持针于地部,右盘提而剔之,如龟入土,四围钻之”。

4、赤凤迎源

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

《金针赋》说:“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周飞旋”。

二、治病八法

1、烧山火

由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以三进一退、紧按慢提为特点的复式补法。

1)操作

①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② 刺入浅层后,按浅、中、深顺序依次每层各作紧(较快较重)按慢(较慢较轻)提9次,退针至浅层,此为1度三进一退)。③ 反复施术数度(3度以上),针下出现热感,留针至深层。④ 出针后速按针孔。

2)原理

使正气由浅入深,由外入内。

3)作用与适应症

本法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证、顽麻冷痹、瘫痪等病症。

《金针赋》说:“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

2、透天凉

由提插、徐疾、九六、开阖泻法组成,以一进三退、紧提慢按为特点的复式泻法。

1)操作

① 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② 刺入深层后,按深、中、浅顺序依次每层各作紧提慢按6次,此为一度(一进三退)。③ 反复施术数度(3度以上),针下出现凉感,留针至浅层。④ 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按针孔。

2)原理

使邪气由深出浅,由内出外。

3)作用与适应症

本法有泻热祛邪作用,适用于热证、肌热骨蒸、风痰壅盛等病症。

《金针赋》说:“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3、阳中隐阴

由提插、徐疾、九六补法组成,先补后泻,治疗先寒后热的复式手法。 

1)操作

① 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5分)、深(1寸)2层。② 先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9或9的倍数,如9次、36次)。③ 再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6或6的倍数,如6次、18次)。

2)作用与适应症

本法先补后泻,适用于先寒后热、寒多热少、表寒里热之证。

4、阴中隐阳

由提插、徐疾、九六泻法组成,先泻后补,治疗先热后寒的复式手法。   

1)操作

① 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深2层。② 先入深层紧提慢按6数(6或6的倍数,如6次、18次)。③再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9或9的倍数,如9次、36次)。

2)作用与适应症

本法先泻后补,适用于先热后寒、热多寒少、里热表寒之证。

5、子午捣臼

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子午捣臼法是提插捻转结合的复式手法。它由提插、捻转、九六补泻法组成。

1)操作

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9数,再紧提慢按6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2)作用与适应症

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利水消肿。适用于虚实夹杂、水肿、气胀等证。

6、龙虎交战

龙指左转,虎为右转;左转右转反复交替,称为交战。龙虎交战法是左右反复交替捻转的复式手法。它由捻转、九六补泻法组成。

  1)操作

进针得气后,先大指向前用力捻转9数(左转)。再大指向后用力捻转6数(右转)。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也可分浅、中、深三层,按上法重复操作。
  
  2)作用与适应症

本法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作用。适用于痛症,如风湿痹痛,牙痛等。

7、进气与留气

1)进气法

进气法是指在深层施行补法后卧针,使针感传导的手法。

操作:进针后刺入深层(9分),得气后紧按慢提9数(9次或9的倍数次),然后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使针感上行。

作用与适应症:本法有补气助阳、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症,如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痛,对虚证疼痛尤为适用。

2)留气法

留气法是指先补后泻、破气消积之复式手法。

操作:① 先刺入中层(7分),紧按慢提9数以得气。② 再刺入深层(1寸),紧提慢按6数。③提针退回原处。不得气者,依前法再施针。

作用与适应症:本法有先补后泻,破气消积的作用。适用于癥瘕气块等气血瘀阻病证。

8、抽添法

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抽添法指上下、前后、左右多向提插搜寻的针刺手法。

  1)操作:① 刺入中层后,紧按慢提9数以得气。② 再向周围前后左右多向提插搜寻。③ 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

  2)作用与适应症:本法回阳倒阴,益气活血。适用于瘫痪、疮癞等病症。

(0)

相关推荐

  • 古法针灸大成

    -1- 出处 本歌出自<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著.本歌论述了行针取穴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行针时要按病人体质之强弱胖瘦,身躯之高矮而决定针刺之浅深.要根据受针者之同身寸进行度量取穴,并应注意 ...

  • 郑魁山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术式之异同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始见于<金针赋>.本文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中"烧山火""透天 ...

  • 中医针灸不传之秘烧山火、透天凉究竟该如何操作?

    <金针赋>曰: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 ...

  • 烧山火--针刺手法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透天凉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针刺手法: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透天凉 明代徐凤在<金针赋>中提出"飞经走气"四法.&quo ...

  • 飞经走气四法及烧山火透天凉(有图收藏)

    明代徐凤在<金针赋>中提出"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飞经走气"四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 ...

  • 复式手法之飞经走气

    (1)飞经走气 又名飞金走气. 操作方法有四种: 1.选运五经穴,后张开五指在内关拍打,再推心经,揉气关(见<小儿按摩经·手决>). 2.用拇指按儿总筋处,食中二指推向手弯处(见<小 ...

  • 14位名家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真传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小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 ...

  • 针灸手法 | 补泻 烧山火 透天凉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 · 经脉>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法. 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是指能疏泻病 ...

  • 【张缙】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手法演示

    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按.扪.搜.拨(在穴与针尖上) 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手法演示

  • 濒临失传的针灸妙法---飞经走气

    针灸推拿网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飞经走气 针刺术语.指催行经气的一些针刺手法.<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 ...

  • 濒临失传的针灸妙法——飞经走气

    飞经走气 针刺术语.指催行经气的一些针刺手法.<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飞经走气:针灸术语. ...

  • 「针刺精要」针灸名家针刺手法精要汇总(精华)

    针灸治病,讲究操作技术.如砭石破痈,必须制其小大:金针施术,尤当得气治神:而艾灸疗疾,亦应重枧火补火泻.<灵枢·官能>篇云:"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针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