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古城奉集堡的变迁
相关推荐
-
第1015篇 辽代的东丹国“特区”
X图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辽代玉带. 辽代前期,在辽的东部,曾经存在过一个面积很广阔的特殊行政社区,它就是辽太祖时在已灭亡的原渤海国旧址上组建的东丹国. 辽太祖天显元年(926),渤海国在契丹军队 ...
-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 ...
-
渤海国和东丹国
[引题]:当我们在了解赤峰地区的历史时,经常会遇到两个若隐若现的国家,即渤海国和东丹国.它和它依稀可见,在史料中却只字片语,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大祚荣建国 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尽管千里之遥,却与 ...
-
「沈阳掌故」奉军文治派领袖王永江
王永江,字岷源,号铁龛,奉天省金州人,生于清同治11年(1872),卒于1927年.1855年考取优贡,曾受辽阳地方团总袁金铠之邀,到辽阳办警务学堂,当过辽阳警务所长.东三省鼠疫流行时,他防疫有功,经 ...
-
奉集堡的战争
沈阳市苏家屯区东南四十里有个古老的村庄叫奉集堡,它北依塔山.甲宝山,南临北沙河,从古至今那里就是辽沈地区的战略要地. 奉集堡城历史悠久,辽代在此置集州领奉集县,金代改属贵德州奉集县,元时废,明时置奉集 ...
-
【沈阳掌故】沈阳古城几条街名考
沈阳路 沈阳路共分3段,领48个居民里,长1.1公里,宽12米,是市内历史最悠久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这条路是后金天聪五年(1361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明朝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扩修沈阳城时修建的. 沈阳路初 ...
-
【沈阳掌故】发生在叆鸡堡的故事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这样的记载:"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于汤泉.八月,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入浑河.庚戌,舟次叆鸡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 ...
-
「沈阳掌故」五金行业的变迁
沈阳五金行业的历史比较久,早在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就有了铁炉业,主要生产刀.剑.农具和人民生活所用的菜刀.斧头.剪子等,以产销合一的方式经营.1880年(清光绪六年)城内已有6户铁炉业和5户摊床 ...
-
【沈阳掌故】古城的“门脸”
古城的"门脸" 作者:胡乔 沈阳古城城门外的两侧称为"门脸",又称城墙外根(即今古城四面的顺城街.路). 沈阳古城一隅 东门脸 东门脸的最南端,清代是礁砟市,于 ...
-
「沈阳掌故」郭松挥戈反奉
1925年11月23月,以郭松龄为首的部分奉军青年将领倒戈反奉,成了震动全国的历史事件.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生于沈阳城东渔樵寨(今东陵区深井子乡),幼年家贫,喜读书.辛亥革命前,考入奉天陆军连 ...
-
【沈阳掌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的魁星楼
在沈阳市大东区万泉河北岸,曾经有一所长方形的特殊古刹,叫"魁星楼".此楼规模不大,却颇有名气,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一一<星阁晴霞>. 明清之际,许多地方都修建" ...
-
【沈阳掌故】历史湮没了的长宁寺
清初,在盛京声名显赫的长宁寺,今已荡然无存,只能从史籍中稽考了. 据<沈阳县志>记載:长宁寺"--在外攘关外西北五里今沈阳皇姑区西湖街二号),旧称'御花园',顺治十三年(1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