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郭松挥戈反奉

(0)

相关推荐

  • 郭松龄 请视此血道而来

    郭松龄反奉是民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有四:一是断了奉系称霸九州的野心:二是说明靠恩义而非理想的军阀模式过时了:三是借助日本人平叛的张作霖,因出尔反尔彻底得罪了日本人:四是少帅失去了最大依仗,以致掌权 ...

  • 【每天老照片】-1万-7105- 郭松龄的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兵临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败得那么惨

    郭松龄是民国时期的奉军骨干将领,与张学良关系要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奉军内部慢慢形成一个以陆军毕业为首小派系,当时称为陆大派,而郭松龄就是这个派系的首领.除此之外,奉军内部还形成了 ...

  • 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文/商学野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学良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张学良人称"少帅",是民国时期奉军的最后一代领袖.他早年留学德国,后来在直奉战争里崭露头角,年纪轻轻就统领东北几十万大军, ...

  • 红色财政创建者——南汉宸(6)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把中国近代军阀混战做一个梳理,这是大时代大背景,这些是后边的基础,不搞清楚来龙去脉,没有办法认清我们的近代史) 南汉宸在第三军,做过军需,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分配官兵衣食住行军火物资 ...

  • 杨宇霆之死

    虽然枪毙了杨宇霆,但对于他的家人张学良给予了一定照顾,尤其是知道有人趁杨宇霆死难私吞他的家产后,张学良派人物归原主还给杨宇霆的家眷.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杀杨宇霆,为何大家都说杨宇霆不死就不会造成东三省 ...

  • 郭松龄的叛乱,对张作霖的影响有多大?几乎葬送了奉军的未来

    提起军阀张作霖,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从土匪到军阀再到中国最高掌权者,仅用军阀或者"东北王"这两个称呼,完全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张作霖一生能有此作为,全都仰仗他 ...

  • 郭松龄反奉,攻打张作霖,对奉军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郭松龄反奉,看起来只是一个将领的反叛,但其实带来的后果,比账面上看到的要严重得多. ▲郭松龄 郭松龄,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作战术教官时,结识了他这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

  • 「沈阳掌故」太清宫开山祖师郭守真

    太清宫是东北道教第一丛林.当人们来此观光时情不自禁地会想起它的开山祖师郭守真来. 郭守真,字致虚,道号静阳子.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29日生于南京丹阳县(今江苏定远).自幼天赋慧敏,读书过目 ...

  • 「沈阳掌故」一场反“临江设领”的风暴

    临江,古称猫耳山,俗称帽儿山,位于吉林东南部,隔江与朝鲜相望,扼抚松.濛江等5县要冲,是船泊往来.货物进出必经之地和东边道的咽喉重镇. 1927年4月,日本政府在临江购买当地居民王作昆3间房子,拟设领 ...

  • 「沈阳掌故」“中和福”茶庄重放光彩

    中和福茶庄坐落在沈阳繁华的中街路北.在门面顶部正中,以饱满的楷书书有朱红色的大"茶"字,整个门脸装修得格外醒目而又古朴. 据<盛京时报>记载: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 ...

  • 「沈阳掌故」吉顺大楼缺个“角”

    走到沈阳中街路北百货公司第二商店营业大楼(过去是吉顺丝房大楼),有心人会发现这座大楼的西半部有四个大橱窗,东半部却只有两个,很不对称,俗话说"缺个角".这一角之缺,恰恰反映了旧社会 ...

  • 「沈阳掌故」名扬海外的吉顺丝房

    沈阳第二百货商店旧址,原名吉顺丝房.旧沈阳百货店,皆名丝房,其来源在于最早开业的百货商号,是由经营桄丝作坊发展而来,故取丝房之名.在沈阳的许多大型丝房中,规模最大.驰名最远的首推吉顺丝房. 吉顺丝房是 ...

  • 「沈阳掌故」五金行业的变迁​

    沈阳五金行业的历史比较久,早在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就有了铁炉业,主要生产刀.剑.农具和人民生活所用的菜刀.斧头.剪子等,以产销合一的方式经营.1880年(清光绪六年)城内已有6户铁炉业和5户摊床 ...

  • 「沈阳掌故」欧阳予倩与沈阳话剧

    欧阳予情(1899-1962)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戏剧家,多年留学日本,参加了"春柳社".回国后,他积极提倡新剧运动,演京剧.话剧,并做过电影导演.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担任中 ...

  • 「沈阳掌故」刘凯平的光辉一生

    <奉天通志>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火车头"牌牙粉曾独占沈阳市场,畅销东北各地.这个名牌,是当时一个年轻人刘凯平开创的. 刘凯平 刘凯平,辽宁义县人.1913年来到 ...

  • 「沈阳掌故」杜重远的战斗历程

    杜重远,奉天怀德县人(今属吉林省).早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读书时,他就常常不顾学校禁令,积极联络同学进行抗日爱国活动.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