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是不是新茶毫香味浓一点

《1》

那个著名的渣男元稹,有过一个著名的女朋友,叫崔莺莺。

伊出名的原因,是因为元稹抛弃了她,还写了一首长长的艳情诗,大肆宣传他和她的床事。

这也就是发生在极度开明的大唐盛世,要放在现代社会,元稹哪里还能平步青云,娶了宰相的孙女,最后自己还官至宰相?

老早被妇联请去一通教育,或者被治安管理处罚15天了。

有了这前科,仕途哪还有望?一辈子当个小科员完事。

对一个女生始乱终弃还要广为宣传,够渣吧。

可这还不是最可恨的。

最可恨的是,到了元代,一个叫王实甫的读书人,闲着没事,还把元稹和崔莺莺的故事,美化成了一段郎情妾意的凄美爱情故事,并且编了部电视剧,天天八点档在各大豪门贵族家里播放。

在这部叫做《西厢记》的杂剧里,渣男元稹被美化成了勇敢追求爱情的男性代表,几百来年,被广大痴情男女,奉为爱情始祖。

欧买糕!

崔莺莺要是泉下有知,必定会气活回来,狠狠甩王实甫两巴掌!不,至少是降龙十巴掌!

《2》

当然她也并不是全无翻盘机会。

后来,在渣男元稹抛弃她另寻荣华富贵之后的若干年之后,因混得不好,又重新回去找她。

彼时她已经嫁得良人,生活幸福。

于是,写了一首诗给元稹: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看看,这高度,这心胸,这手段立马就啪啪啪打得元稹满脸红肿,要不怎么说唐朝的女人都是狠角色呢?(鱼玄机敢因妒杀人,薜涛敢爱比自己小10岁的男诗人,刘采春年老色衰还抢了名妓的情人......这些女人的故事,随便写写都是一本书)。

崔莺莺的态度其实很明显:你既有了新人,又何必来撩我这个旧人?大家好好过日子吧。

这种对待负心汉的行为,身为现代女性的村姑陈觉得,十分地高大上。

颇有点诗经里那个傲娇女子的感觉: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同为古代名女人的卓文君,就没有她这么犀利。

司马相如出轨之后,卓文君写了白头吟,表达了她对男人喜新厌旧的愤慨,是的,是愤慨,不是愤怒。

看到那些含蓄的文字,村姑陈十分怀疑卓文君的川妹子身份——我在重庆结识的川妹子,可都是敢爱敢恨的主。

还是崔莺莺直率真实,敢于对负心汉还以颜色。

这比较合李麻花的脾性。

《3》

人们对待新欢与旧爱,是不同的态度。

对待新白茶与老白茶,是不是也应该是不同的态度呢?

这是自然。

以白毫银针为例,我们对新白毫银针的要求,就应该与对待老白毫银针的要求,完全不相同。

新白毫银针,讲究的是一个鲜字。

是的,就是白茶国家标准里面,关于好白茶四大指标里的第一个:鲜!

“鲜”字,时常与“新”字联用。

新鲜新鲜,新白茶,当然要鲜字当头才行。

若新白毫银针不鲜,那跟一根蔫黄瓜有什么区别?我们不愿意吃蔫黄瓜,难道还愿意喝不新鲜的白毫银针么?

当然不。

我们就得在新白毫银针里,尝到那股子新鲜的气息,似野草葳蕤、似野藤蔓生、似野菌初壮、似野木吐珠。

是独属于山野的、原生态的、天然的、纯朴的气息。

就像是在地里新摘的黄瓜一样,带着黄花,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子。咬一口,又脆又鲜,特别爽口。

这才是人间至乐,这才是唇齿间最惬意的感觉。

更有意思的是,新白毫银针的“鲜”,是伴着“爽”同行的。单独的鲜,其实并不能成为天下独有的美妙滋味,若加上爽,便大不一样了。

鲜,似仙风道骨,飘飘欲仙。

而爽,则为这份仙气,加上了五分空灵,飘渺,超凡脱俗。

汤感又鲜又爽的新白毫银针,便如同那们避世独居的风清扬老前辈,一抬手就制住了宵小。而自己白衣飘飘,气度高华得惊人。

是的,新白毫银针就是这四个字最吸引村姑陈。

气度高华。

《4》

那么,老白毫银针,我们要喝它的什么呢?

一个字:醇。

每每想到醇这个字,总会想起那首著名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朝的时候,白酒还没有发明,那时候的人还是以黄酒为主,当然也有胡姬当炉,卖葡萄酒。

黄酒不蒸馏,并且那时候没有现代这种过滤设备,所以大多数黄酒比较浑——尤其酒头酒尾里,会有一些看上去会有像绿色小蚂蚁一样的沉淀物在里面。

这样的酒,清澈是肯定没有了的。

但是醇,却是肯定的。

那种浓酽厚实的汤感,就是醇。

老白毫银针的醇,指的就是这种厚实的,饱满的,口感丰富的,像浓酒一样的口感。

啜一口老白毫银针的茶汤进嘴里,那浓稠的茶汤,就仿佛一件真丝的睡衣,在抚触着你的皮肤。

柔若无骨,滑若无物,美妙异常。

李麻花自从穿过真丝睡衣,就再也不愿意穿别的睡衣了。

而村姑陈自从喝过醇厚、稠滑似浆的老白毫银针茶汤,就只想一直喝下去,不愿意停杯了。

可见,好东西,人是可以感知得到的。

不管懂不懂,只要真正是好东西,再不懂行的人,也知道它的好。

虽然不知道是究竟是哪里好。

《5》

新白毫银针,喝鲜,喝爽。

那是“明月照山岗,清风拂大江”一般的清风朗月之感。

老白毫银针,喝醇,喝厚。

那是岁月酿就的佳酿一般的醉人醇香。

是刘十九与白乐天的友谊。

虽然老白家里很有钱,老刘家里也是个富商,但新酿的这坛子还没来得及过滤的酒,还是想请你尝一尝。

生在富贵之家的人,锦衣玉食,成年后也终归有喝劣酒的时候。

幸好还有友谊在,足以抵得过这铅云低垂的隆冬之寒。

这友情,便似这浓稠的老银针茶汤,虽然白驹过隙,却雁过有痕。

又醇,又厚。

令人在每一个不开心的时候,想起来,喝到它,都是开心的。

李麻花就是村姑陈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想起来有一丝暖意的人。

老白毫银针的茶汤,也是。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