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如何翻译为好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文中有一句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对这一句中的“故老”课本的解释为“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而“旧臣”就是“老臣”的意思。《语文必修5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句的翻译是:“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有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对于课本的解释和“教学用书”的翻译,我颇有不同意见。

首先,“凡是年老有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这句是不何逻辑的。符合逻辑的说法,可以有以下两种:

凡是年老有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年纪更老更加有德呢?

凡是孤苦的旧臣,都受到了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对于第句,当时李密44岁,算是年纪更老的旧臣吗?他对于晋朝司马氏来说,算是“有德”吗?按照课本的注释,他更不能算是对于晋朝“有功”吧!所以第句是不合情理的。再看第句,这一句似乎可以讲得通,但,既然“旧臣”是“老臣”,也就应该指晋朝的老臣,而李密还没有到晋朝做官,也就不能是晋朝的“老臣”“旧臣”了。

还有,就是那个“在”字怎么解释呢?“教学用书”中的翻译并没有把“在”字翻译出来,似乎也不妥。

那个“在”字其实很好理解,是“存在”的意思,这是“在”的本意,在句子中可以灵活地理解为“活着、健在”。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故老”一词的解释。查“360百科”,对“故老”一词有4种解释:1、元老;旧臣。2、年高而见识多的人。 3、前朝遗老。 4、泛指老人。其他的解释我没有查到。依此,我认为课本注释的“故老”解释为“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与“360百科”的解释2是相近的,但李密的见识多少与后面的“臣之孤苦,特为尤甚”没有什么联系,他对晋朝更是没有功德的。“360百科”中的解释1“元老;旧臣”显然也是不合适的。解释3为“前朝遗老”还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可以翻译为“凡是健在的前朝(或伪朝)遗老,尚且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这个前朝遗老特别孤苦呢?”

但这样翻译和上句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相连显得有点隔阂,就不如将“故老”解释为“老人”。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我想圣朝以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健在的老人,尚且受到了怜惜养育,何况我这个老人特别孤苦呢?”李密算不上“年纪更老的”,但在那个时代,44岁就应该算是老人了吧。

或者,将上面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翻译为:“我想圣朝以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健在的前朝老臣(元老),尚且受到了怜惜养育,何况我这个前朝老臣特别孤苦呢?”这样的翻译应该理加合理、合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