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镇(2)——中山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区56公里,重庆市渝中区96公里。
古镇原名龙洞场,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公元1151年),龙洞场可考历史857年,明朝设有清溪县,清朝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建制调整后为中山镇。
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古镇旁边的河叫笋溪河。
中山古镇保存着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如七百米古街、迎恩门古城墙、东平王庙、相公塔、永安桥、朱德旧居等,还拥有十里翠竹、龙岩雨霁、聚仙岩等秀美、奇异的自然景观。
中山是一个全国出名的楹联之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远观古镇的全景是非常的壮观。由溪水、奇石、古居组合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大美中山!
虽然也是依山傍水,重庆和江浙的古镇差别很大,江浙小镇大多枕水人家,小桥流水。很少有像这样盘踞山里,峡谷纵横的。而这里依靠山谷的吊脚楼式建筑风格,或许是和这里特殊的地貌地形有关吧。
中山古镇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重庆綦江、四川、贵州、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用品从水路运到该镇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进行交易。
而现在的中山只留给我们一幅盛景——

而现在的中山只留给我们一幅盛景——
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
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
老屋夹道的古街,难掩其昔日风华,在她身上依稀残存的铅华,依旧散发着远古而诱人的清香。
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流连于古街,沐浴着中原古风,挨家挨户门上查看姓氏门联,人们的思绪早已神游于千年往事之中,别有一番感受与情趣。
和其它古镇相比,这里的乡土气息更浓厚。原住民的生活似乎没受多大影响。我们其实并不太喜欢有更多的丽江、凤凰、周庄出现,那更像是一种充满商业化的仿古镇。
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中山古镇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流连于古街,沐浴着中原古风,挨家挨户门上查看姓氏门联,人们的思绪早已神游于千年往事之中,别有一番感受与情趣。

和其它古镇相比,这里的乡土气息更浓厚。原住民的生活似乎没受多大影响。我们其实并不太喜欢有更多的丽江、凤凰、周庄出现,那更像是一种充满商业化的仿古镇。

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中山古镇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
古镇的周边还有如峡谷画廊、爱情天梯、四面山等景点,如果时间空余的话也不妨去看看,来到重庆除了古镇,山水也一定要感受下
中山古镇细细品赏,大概需要2-3天,期间住宿中山古镇临河吊脚楼客栈,是不错的选择。中山古镇客栈大都沿笋溪河而建,为穿斗式木质吊脚楼,推窗即有山色入怀。
而清晨和傍晚,没有喧嚣和嘈杂,没有浮躁和世俗,古镇之美才尽显眼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