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野生——流行的错误概念

食用菌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理论概念,其中一些错误已经流传甚广,但无论是基于逻辑的描述方法还是实质的内涵准确性,这些东西都是应该予以纠正的。

类似情况很多,我们不可能完全分析到所有,这里仅仅选择其中我个人接触最多的一个进行剖析和理顺。

错误的概念和定义,容易误导技术思路,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非专业出身的从业人员的影响,是很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试图从比较基础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纠错,从事教学或者科研、科普的引起要注意,而一般生产者对此可以无视。

这个概念就是在许多专业文献里经常被使用的“仿生”和“仿野生”。

生物生产,从来都不是人类完全决定的,任何结果的选择,都是对于自然的利用和筛选。所以,即使我们使用人工栽培,人工养殖,人工发酵等词汇,本质上不过是人在配合生物自身的需求,提供更为适合目的的条件而已。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是在创造一个日常环境,而依据是自然界存在但多变的环境条件,我们通过人为操控使之稳定有序的呈现。

这与非生物生产显著不同,非生物的生产主要使用自然不存在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工作,所以非生物技术才有仿生的说法,因为他们是使用了自然存在的启示,虽然未必能够解释其原理,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而生物生产不论人为因素比例多高,主流的工作都是依赖自然属性,所以生物生产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模仿自然生态环境而不是生物现象本身。把高度调控的模式与模仿自然生态环境分开来,界限的清晰度是不明确的,也实际上无法明确,原因就在于这是强行剥离概念。逻辑上讲,仿生是模仿生物现象,食用菌本身就是生物,所以不存在仿的问题。食用菌培植的方法如果用“仿生”这个词,也只能是模仿生态环境。所有增加了人为影响的都符合这个定义,而完全不加人为影响的虽然不可以叫野生,但也没有模仿成分了。

食用菌产业里,工厂化和设施化之间就比较模糊,虽然从某些基础上可以分开,但从技术实现的理论上并不能分开。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利用人工操控与利用自然环境上,也是无法绝对分开的,道理也一样。所以观察食用菌的人工培植体系,除了完全没有人工介入的纯粹野生之外,其他模式都存在模糊界限的问题。

仿生或者仿野生的概念实际上通用在所有人工栽培技术模式上都没有问题。那么凭什么现在把较高程度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栽培才叫“仿生”和“仿野生”呢?如果这个界限是利用自然条件,那具体利用到什么程度才是“仿野生”呢?并且有些在自然界生长不需要接触土壤的东西,在所谓的“仿野生”模式里反而加进去了这个人为操作,这显然与字面意义是违背的。

在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操控两个端点之间,实质模式其实有三个,一个是基本上按照自然变化的环境条件为基准的模式,另一个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相对简易和低耗能方法缓冲变化及轻度调节,以延长生产周期的模式,最后一个是采取人工设备控制温度始终处于需求范围的模式。

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的技术模式叫我认为应该是生态化、设施化、工厂化。

生态化与设施化并非没有边界,生态化应该是止步于季节生产、条件选择,简易保护的,其目标是生产高端的、风味较接近野生水平的产品。这种方式的缺陷是保障性和产量水平较低,所以并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大规模生产使用这样的模式,无法提供市场保障和平衡供应,也就无法达成应有的利润水平。

今天大部分绝大部分专业文章里谈到的这个模式,都是噱头,无非是利用官方好大喜功的态度,换取官方承认的功绩。至今看不到一个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或基地,能够实现使用生态化模式长期商业化运行,因为没有与之配套的市场模式适应它的生产结局。很多时候政府推动的有规模生态化模式运行的结果,都是一阵风的模式,如大球盖菇,产品一多就得煮盐水,这样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生态化模式的核心是尽量回复自然,所以人为的内涵越少越好。

设施化和工厂化模式,才是大规模生产的模式,这是应该努力通过人工干预获得更高效益的两种基本模式,而决定使用哪一种模式的关键,是菇种本身的特征如耐二氧化碳能力及敏感度、以及高二氧化碳致畸产品的可食性。不符合这两方面基本条件的菇种,也只能使用设施化模式实现规模化有保障的生产。而对于符合这两方面条件的菇种,就可以通过工厂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的,产量质量都稳定的生产。

根据上述的剖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到结论,如果说食用菌生产不得不依赖自然条件环境,那是不得已的,在实际产业技术中,越远离自然状态走向理想状态才越容易获得效益,“仿生”和“仿野生”的概念既不实际也不科学更不高明又没有太大难度。即使如砍花香菇栽培,也是需要适当对砍倒的树木进行遮掩保护的,原木栽培香菇基本上不采用室内生产,也是需要各种辅助措施促使高产优质的。

这两个错误概念之下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不得不搞这种模式,无非是自然生态有些东西目前不可人为营造,对生产来说,只要扣除这些因素,仍旧是可以更大程度的使用人为设计条件的。

目前,比较严格的共生菌特别是与植物共生的菌物,以共生模式培植,才是生态化模式的最高境界,其技术重点在于合成菌根或者培养带菌植物苗,比较成功的有松露和红汁乳菇,都是这样的生产模式,其产品品质等同于野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