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生活更轻松、更高质量的6个建议

主播:大宝

这是理查德·卡尔森“别再为小事抓狂”四部曲中的第三部,我们已经分享过其中的两部。作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卡尔森对人和事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指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提供的建议简单实用。这本“青春篇”是他献给年轻人的成长指南,帮助他们轻松面对恋爱、升学、工作和心态调整等各方面的问题,出版十多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美国年轻人。

接下来,我们精选出书中的6个建议,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有一定阅历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和坏情绪共舞

001 情绪不好时,想象自己“感冒了”。有些人情绪一低落,就会产生负面与不安的想法,变得有攻击性。比如会把其他人的好意推开,或者不加节制地宣泄自己的负能量。作者认为,当我们情绪不佳的时候,如果能像感冒或者咳嗽时那样,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并且懂得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个方法源自他的朋友山姆。山姆和大多数人一样每个月会有一两次情绪低潮。星期一还在纠结万分,到了星期二,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所以山姆敏锐地发现“情绪感冒”只是暂时的,从而学会了等坏情绪过后再去面对别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情绪最糟糕的时候与人起冲突,把所有痛苦都“吐”在朋友身上。

这个小观念在改变了山姆生活的同时,也被作者介绍给更多人。情绪不好时,就想象自己感冒了,它不仅是正常现象,而且很快会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他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传染”给他们。

002 在情绪低落时不要逼迫自己思考。一样的问题,分别在情绪好和情绪坏时来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千差万别。问题在于,情绪低落时,我们会不由自主想到那些难题,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不要做分析性、探索性的思考。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追踪自己的思绪,或者努力酝酿某种想法,而是深呼吸,放轻松,让思想自由运转。

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怎么也想不起某部电影的名字,只好先放在一旁去做别的事。忽然之间,那几个字就从脑海里冒出来了。情绪低落时,我们最好先把问题暂时搁置,让思考自然而然地发生。

说话这件小事

003 交谈中,别总说“我知道”。在对方还在说话时,如果我们时常冒出一句“我知道”,不仅显得没礼貌,还会带出很多可能被对方过度解读的潜台词,比如“我不想听你说话”或者“该轮到我说了”。

作者在做咨询的时候,遇到一对关系出现问题的母女。有意思的是,母亲说话时,女儿经常用“我知道”打断,轮到女儿说话时,母亲也用“我知道”来搪塞。所以作者给她们的建议是,少说“我知道”,学会倾听并尊重对方。后来的反馈表明,这次沟通方式的转变,成为了那对母女关系的转折点。

别总是用“我知道”打断对方,多点耐心,也就多点融洽。

004 少一点固执,真诚地说一句“你是对的”。大多数时候,“说”比“做”更容易,但也有例外。比方说,承认对方是正确的,并说出口。固执的人会坚信自己没错,不肯让步,或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嘴上依旧不饶人。这样的人,神经绷得比较紧,很容易为小事抓狂。

当自己的观点被推翻,或者对方提出更棒的建议时,可以用一句“你是对的!”化解掉自己的固执心,承认自己愿意倾听和学习。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擅长,有些时候,别人确实知道许多我们不懂的事。肯定对方,是一种大度的表现。

『迎难而上』

005 把烦恼分为十个等级。每到年底,很多人会给过去的一年打分,假设满分10分,给自己打7分。虽然它比较主观,不像老师阅卷那样有详细的评分依据,但是可以让自己心里有数。同样的,面对烦恼,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十级。

作者发现很多人会夸大自己遇到的烦恼,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如果在一开始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们能提醒自己这一点,就可以比较合理地应对它们。把烦恼分成十个等级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1”表示无关紧要,“10”表示非常重大,花几分钟进行简单的评定,可以防止自己不经思考就轻易下判断,夸大烦恼。

006 从对方的角度看待批评和攻击。作者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觉得最困难的一个地方,就是要面对别人的批评。为此,他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简单地说,当一个人批评你的时候,可能与你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因为他有这个需求。例如他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希望引起注意,或者是真心实意想帮上忙。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时候,就会明白批评跟批评者息息相关,他不吐不快。这样就不会把批评当作威胁或者攻击,而是看作对方的一种需要。

总结一下,我们时常会为各种小事抓狂,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看着它们不断轮回。上文的六个建议,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小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你对哪个方法印象最深?期待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