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益清 | 香薰炉用途与发展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

元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室宫廷、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的大户人家等都有使用香薰的传统。南北朝后,因佛教在中原地区广为传播,炉具开始流行,香薰的功用与炉有所重叠,因此专用的香薰逐渐稀少而改为熏、炉合一,甚至直接采用炉来取代熏的功用。

唐绿釉香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最初香薰用来供奉神明,袅袅的烟雾寄托古人对天神的遐想;到了汉朝人们发现香薰具有美容、增添气质的作用,皇宫的嫔妃们皆争相使用香薰来增加自己的魅力,如在东汉方士郭宪所撰《洞冥记》中就曾记载,“金日磾既入侍,欲衣服香洁,变胡虏之气,自合此香,帝果 悦之。日磾尝以自薰,宫人见者以增其媚”。妃子们为了争取皇帝的宠爱,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使用各种香料提高香的持久性,当时的香薰就如同现今的香水。

隋唐 白釉博山炉 火奴鲁鲁艺术馆藏

古人对香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juān)洁。”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焚香主要是为供奉神明,其次才是为辟秽清洁的目的。

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唐(618—907年)

临安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出土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鸭熏

芝加哥美术馆

宋影青鸳鸯盖香炉 Lally藏

宋代 青白瓷狻猊香薰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宋影青狮盖熏炉 Lally

▲高丽 靑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青瓷狮子盖香炉 高丽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五代北宋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薰
1975年江苏常
州武进区西林出土
现藏常州博物馆

北宋影青莲瓣镂空香薰
1980年姜堰区腰庄北宋政和六年陈钦止墓出土
现藏泰州市姜堰区博物馆

北宋青白釉镂空香薰
1991年江苏省南京市江浦星甸出土
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北宋青白釉熏炉
1971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出土
现藏淄博中国陶瓷馆

北宋白釉镂空熏炉
195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出土
现藏山西博物院

宋白釉兽足熏炉
河北博物院藏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博山形三足熏炉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青白釉香薰
扬州博物馆藏

南宋青釉透雕卷草纹香薰
1974年江西省鄱阳县磨刀石公社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宋代花式熏炉
宋代耀州窑址出土

绿釉熏炉
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平定窑
2005年平定天宁寺西塔地宫出土

清光绪绿釉镂雕球形带座香薰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

香薰的历史非常悠久,香薰从汉晋时期一直流行,它的器形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早期的香薰与宋代之后的存在明显的造型区别,更趋向简洁和古朴。

三国吴青釉镂空香薰
1987年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
大塘岭东吴太平二年(257年)墓出土
现藏嵊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西晋青釉镂孔香薰
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墓墩二号
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墓出土
现藏南京博物院

西晋青釉香薰
1958年湖北省鄂州市西山M6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西汉彩绘陶熏炉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西汉错金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西汉骑兽人物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秦汉时,方士神仙之说非常盛行,从皇帝至普通百姓,都希冀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贵族府中之物也多寓意长生,比如汉代的博山炉。这种熏炉炉盖耸起,镂空做山云图案,象征海上仙山“博山”。使用时,当香料在炉内燃起,青烟从镂孔溢出,盘桓而上,营造出山间云雾缭绕,山景朦胧的效果,如真的仙山一般。博山炉的出现正是长生不老的观念在艺术中的体现。

桃形忍冬纹五足银熏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1981年汉武帝茂陵1号无名冢陪葬坑出土

朱雀铜熏炉 汉代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

鎏金青铜熏炉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79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齐王墓5号随葬坑出土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明 青玉甪端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汉 雁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银胎内填珐琅贴金炉(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银胎内填珐琅贴金炉(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银胎内填珐琅贴金炉(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0)

相关推荐

  • 熏炉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 ...

  • 礼佛 | 瓷器

    唐 各类瓷器一组 大英博物馆藏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虎纹铭文罐(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虎纹铭文罐(背面) 大英博物馆藏 意为长庆三年(823年),佛教信徒薄四度(音)恭制此器进奉于大佛 ...

  • 提梁壶

    战国 原始青瓷龙首提梁壶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唐 黄冶窑 绞胎壶 北宋 定窑瓜式提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定窑白釉提梁瓜棱壶 辽代 大同市博物馆藏 辽白釉瓜棱形提梁壶  吉林省博 定窑白瓷瓜棱形藤条 ...

  • 狮子

    唐陵狮子老照片 卢芹斋 旧藏 猎狮图 亚述王朝 公元前935-612年 葛诺母狮 石灰岩雕塑 5000年前 美索不达米亚 西晋 胡人骑狮 青瓷 瓯海博物馆藏西晋瓯窑青瓷狮形烛台 唐代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 ...

  • 白瓷

    唐白瓷凤首壶 隋 白釉瓶 唐 白瓷双龙耳尊 隋白釉熏炉 玫茵堂藏 姬威墓出土 隋透影白瓷杯 隋苏统师墓出土 隋 白釉五杯及环足托盘一套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lally藏白釉盘口瓶 玫茵堂珍藏 波士顿 ...

  • 清乾隆 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蓝料款 2亿 南宋 龙泉窑青瓷浮雕牡丹纹双耳瓶 |龙泉窑飞青瓷瓶| 龙泉窑觚形青瓷瓶 青瓷管耳瓶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龙泉窑青瓷尊形花生瓶 ...

  • 清乾隆孔雀绿釉觚 清乾隆 豆青釉花觚(正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清乾隆 豆青釉花觚(底部款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清雍正 灰青釉海棠式花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十八世纪 冬青釉划花觚 台北 ...

  • 瓷瓶

    南宋 龙泉窑青瓷浮雕牡丹纹双耳瓶 |龙泉窑飞青瓷瓶| 龙泉窑觚形青瓷瓶 青瓷管耳瓶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龙泉窑青瓷尊形花生瓶 龙泉窑青瓷桔梗口双耳花生瓶 龙泉窑青瓷象耳花生瓶 青瓷管耳瓶 龙泉窑青瓷二重 ...

  • 却对香炉闲诵经,历代香炉大赏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 ...

  • 十大名家画荷,香远益清,清凉透心!

    荷,千百年来, 被文人墨客追捧,被视为君子的代表. "荷花"寓意着纯洁.坚贞.吉祥,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 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经常以荷花作为和平. 和谐.合作.合力. ...

  • 承德避暑山庄香远益清

    香远益清位于金山东北部的古松林中.由金山沿澄湖东岸北行有一组建筑名香远益清,是东线的结景.前殿五楹,前后水池植荷.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东有小溪曲沼洄沿,前后临池.以花取 ...

  • 裴高才:古风浩荡,香远益清——古远清先生书香海内外

    古远清激情致词 "大器巍峨,吉土植根飞致远:古风浩荡,羽衣绚彩靓高清."5月28日.29日,海内外华文作家学者聚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古远清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q ...

  • 游香山:香远益清,与和气游

    要说北京去得最多的两座山,如果凤凰岭排第一,那香山肯定排第二了

  • 传统文化 香远益清

    近几年来,常德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一直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坚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扎根基层,真诚前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家认为常德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是一家非常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组 ...

  • 夏天画荷,香远益清,美爽透心!

    荷,千百年来, 被文人墨客追捧,被视为君子的代表. 下面让我们来赏十大名家笔下之荷吧! 01 张大千的荷花 张大千的荷花素净纯美,亭亭玉立又不失潇洒飘逸,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两 ...

  • 名家画荷,香远益清,美爽透心!

    夏·无尘 巫娜 - 江湖禅语 荷,千百年来, 被文人墨客追捧,被视为君子的代表. 下面让我们来赏十大名家笔下之荷吧! 01 张大千的荷花 张大千的荷花素净纯美,亭亭玉立又不失潇洒飘逸,将"静 ...

  • 香远益清 | 古人熏香神器

    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无论遇到何种情境 ...

  • 唐云画荷——香远益清,美爽透心

    唐云 荷花翠鸟 唐 云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云 荷花 1978年作 陆抑非 唐云 荷花 唐 云 荷花游鱼图 唐 云 清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