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痫病心脾两虚——六君子汤合归脾汤——阴阳解析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阴阳解析


痫病心脾两虚证候:

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陈皮、半夏各一钱。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归脾汤:《医学心悟》

白术一两(30克) 茯神去木一两(30克) 黄芪去芦一两(30克) 龙眼肉一两(30克) 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克) 人参半两(15克) 木香不见火半两(1.5克) 甘草炙二钱半(8克)当归一钱(3克) 远志蜜炙一钱(3克)。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解析:


阳性药:白术、陈皮、半夏、生姜、大枣、黄芪、龙眼肉、木香、远志

平性药:甘草、茯苓、人参、茯神、酸枣仁、

阴性药:

君药:黄芪、人参、白术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心脾,益气血。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远志: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茯神:甘、淡,平。归心、脾经。宁心、安神、利水。

酸枣仁:甘,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

阳性药物多,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以补气健脾为主,针对虚证;太阴病(里虚寒)。

方剂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补气健脾;大枣、龙眼肉、远志、茯神、酸枣仁,养血安神;陈皮、木香,行气和胃;半夏、生姜,降逆化痰。

诸药合用以补气健脾为主,养血安神为辅,兼顾行气和胃、降逆化痰。适用于耗气伤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