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闭阳明腑证、亡阳虚脱误诊医案一则

(0)

相关推荐

  • 娄绍昆经方医话三则

    前言:寻常之药,当然也可以非凡之药.即使是疑难杂症,方证相应,也可效如桴鼓. 大建中汤治腹痛案 患者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姑娘,10岁,由母亲带来就诊.小女孩几个月来饱受腹痛的折磨,时时发作,缠绵难愈. ...

  • 眩晕的“黑锅”,别再让颈椎背了!

    春夏之季发眩晕的患者较多,眩晕之疾,甚让患者苦恼.如何运用祖国医学医治呢?还是要从病因病机分析. 历代医籍对眩晕病证记载颇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 阳明中风,阳明经热,阳明腑证...

    [第10问]<伤寒论>的阳明中风,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 189条:"既发热恶寒,又口苦咽干,腹满微喘",为什么不叫三阳合病,却叫阳明中风呢?   有些学者,一见 ...

  • 全国名老中医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理法方药 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70年,善用经方.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 ...

  • 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大承气汤 <伤寒论>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不恶寒,潮热,大便难,不大便五六 ...

  • 【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70年,善用经方.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的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2 ...

  • 辨阳明腑证四字经歌诀

    实热内盛,阳明腑中. 痞满燥实,四证会同. 舌苔黄燥,脉沉实充. 峻下热结,承气汤攻.

  • (二)小承气汤——阳明腑实,阳亢伤阴,脱肛

    2阳明腑实--许叔微医案 市人张某,年可四十.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目直视急,更三医矣.皆曰:伤寒最恶证也,不可治.后召予,予不得已往诊之.曰:此诚恶候,染此者十中九死,仲景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阳实伤阴,孤阳独阴,俱是死阳死阴

    阳明四十二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多出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1 脉阳微,是寸口微浮之义,而汗出少者,阳不亢而津未耗,故为自和也: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