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癌路上的弯路| 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捍卫家人和自己的健康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可后台留言,也可及时获得更多抗癌科普。

更多问题,可以直接咨询邱立新医生。

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皆可添加邱立新医生私人微信,进行肿瘤咨询,能帮到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Photo by Ave Calvar Martinez from Pexels

从医多年,接触过的晚期肿瘤患者不计其数。从疑似患癌、到确诊、再到后续的治疗,每一位恶性肿瘤患者及其背后的家庭都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患者目前碰到的棘手问题,原本是可以人为避免的;有很多机会是不必错失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他们还是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才导致了如今的结果。如何让患者在抗癌路上走得更稳,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弯路?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给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一些建议。

1.防患于未然

肿瘤的发生都不是突然的,它总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阻截它,都可以避免最后患癌。所以,每年一次的体检肯定是必不少,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肿瘤的预后肯定是优于晚期的。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去正规三甲医院的体检科做全身体检。虽然,很多大型公司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员工体检,但是大多委托的一些体检机构。就公司花的那些钱而言,这些体检机构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筛查,很多疾病都是发现不了的。所以还是别贪便宜,尽量去正规医院做体检。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更加要提前做好筛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2. 疾病的确诊

目前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是病理。也就是说,不管影像学报告看起来有多么“像”坏东西,最终也还是要做病理学检查,才能够确认。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诊断、组织来源以及性质和范围等,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等。各级医院之间病理科的水平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如果对于诊断有任何疑问,要注意跟医生充分沟通,临床上也确实存在着误诊的可能,大家也要理解,可考虑尽快到更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3. 心态要平和

也许有人会说了:邱医生,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事情放在你身上,你还能“心态平和”?我知道,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那种绝望的心境的。确诊患癌之后,对于自己对于家人肯定都是非常大的打击,短时间内,大多数人都是无法接受的,甚至可能自暴自弃。但是,医者仁心,站在医生的角度我肯定会从“如何让患者获益更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很多的临床研究都表明了“情绪”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抗击肿瘤。所谓,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为什么非要哭丧着脸呢?要相信现在的医疗水平是远胜于前的,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4.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现在是癌症治疗的窗口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方法肯定是越来越多,所以早阶段的目标就是拉长战线,在现阶段治疗的同时期待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每一次治疗方案的抉择都至关重要。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这个事情的最终决定权在医生。那为什么我写在这里了呢?医生做的每一个决定要考虑的因素都非常之多,需要考虑患者的基因检测、肿瘤部位、肿瘤负荷、体感体能、以往病史、耐受程度等等因素,最后出于各方考量,决定了用药方案。作为患者或者家属,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全信任医生,百分之两百的配合,而不是用自己从网上随便看来的一些所谓的“专业知识”去质疑医生,甚至企图左右治疗方案。毕竟,你真的不是医生,医生的理论学习经历+临床实战经验,都是你靠短时间的学习无法超越的,随意横加阻拦,只会加速患者病情的恶化。

5. 保留好检查报告

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影响,患者可能会辗转于各家医院,但是,各家医院的病历系统不一定相通,像病理报告、CT报告这一类比较重要的检查报告一定要自己保留好,不然就会面临往返于各地调取报告和多次重复做同一项检查的尴尬。当然,也有一些医院,对于很多外院的报告并不认可,即使你保留了原件,他们依然不认可。这也能理解,毕竟现在是循证医学的天下,医生对待一些重要检查的态度是很严谨的,一个细微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后期治疗的失败,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疾病康复着想。大家互相理解一些,对于患者的治疗只会有益无害。另外,保留完整的检查资料可以帮助医生更加详尽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后续的治疗。

6. 应对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一定几率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却决定了后续的生存情况。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处理的原则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总方针却是需要大家牢记的:注意观察,充分沟通。何解?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毫无征兆的,并且,两个人同一时间使用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药物,出不出现不良反应、出现何种不良反应、什么时候出现不良反应,都是无法确定的,所以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但也无需过分紧张、一惊一乍。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跟医生充分沟通交流,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导致的,共同商量解决策略,而不是一出现不良反应就质疑医生的用药方案。

7. 定期复查

不论是手术切除之后,还是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期间,都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不要因为“自己感觉良好”,就随意更改复查时间,甚至不复查。对于术后在家休养的患者,定期复查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身体变化情况,防止复发;对于在家口服化疗药物或者靶向治疗药物的患者,定期复查可以帮助监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一般在术后的2~3年复查的频次会高一些,之后的复查频次就可以酌情降低,具体情况视医嘱而定。临床上肿瘤切除术后5年没有复发和转移,认为肿瘤已被治愈,因此恶性肿瘤术后2年内需要密切随访,3-6月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医嘱。

8. 健康生活

健康饮食、保持运动、合理作息,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应该坚持去做。对于患者而言,养成上述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利于后续的治疗。因为,癌症的诱因之一就是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酗酒、熬夜、暴饮暴食......这些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埋下“恶魔”的种子。如果手术切除了肿瘤,你依然不愿意改变这些生活中的坏习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复发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健康生活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食腌制食品,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戒烟、戒酒;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大家释放压力,同时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减少熬夜,充分休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应该顺应自然。

9.  正确看待临床试验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临床试验都是安全而又有效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国外已经确认过疗效的新药对比国内传统的标准治疗,以期能在中国获批上市或者是拓展新的适应症。参加这种类型的临床试验,是确认安全而且能够获益的,相当于足不出户,在国内就能免费体验国外的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相比于无药可用的困境,参与临床试验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前免费体验到最新的疗法还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不过有一点需要尤其注意:一定要多方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临床试验。这也就要求我们自己平时要多留心,需要了解清楚入组的条件和时间,也要多学习当前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一个靠谱的招募团队,可以帮助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等待入组的时间有长有短,最后能不能成功入组也是要看个人是否符合入组要求的,对于结果需要大家放平心态。关于临床试验有疑问也要第一时间咨询相关人士(比如邱医生

),否则可能错过入组时间。

10. 学习一些医学知识

什么?邱医生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刚刚还说不要靠网上学来的“专业知识”去左右医生的治疗,怎么才一会儿就变卦了?别急,让大家多学习一些疾病预防、治疗、最新医学研究进展的知识,将会有助于大家与医生沟通,同时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仅供参考,不是要你自己定治疗方案,关于治疗的决定,还是要听医生的。邱医生也在努力做一些大家能够看得懂的靠谱的科普,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邱医生之前发的一些文章。或许可以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题。

Photo by fauxels from Pexels

(0)

相关推荐

  • 神奇!感染新冠后,2名患者肿瘤消失了......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一部分癌症患者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在之后也没有被癌症夺去生命--他们就这样神奇的自愈了. 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愈,他们都有种某种详细的经历,比 ...

  • 确诊后必须了解的6个问题,让肺癌治疗少走弯路!

    李大爷今年年初因为咳痰带血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后确诊了肺癌.医生建议他尽快手术,并做基因检测,便于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但李大爷并不认同,他认为战友也是得了肺癌,人家做了个手术就回家了,没有做基因检测,也 ...

  • 临床入组=小白鼠试药?

    Haalthy导读 相信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临床入组这个词都不陌生,不仅不算陌生,反而大多数癌症患者提到它,总是有种偏见的意味在其中. 而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临床入组就是拿患者当小白鼠去试验新药, ...

  • 通过粪便移植后,他们的肿瘤被控制住了!这是一种什么奇特疗法?

    得了癌症,该怎么治疗?传统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对肿瘤进行控制消灭. 而最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综合癌症免疫学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研究. 实验 ...

  • 使用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吗?

    内分泌学会年会ENDO 2020(摘要SAT-418)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之前认为的更常见.该研究将在<内分泌学会期刊>上发表.   癌症免疫治疗 ...

  • 癌症免疫疗法,效果竟然男女有别?

    Haalthy导读 前不久,PD-1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上市,正式拉开了中国免疫治疗的序幕. 然而,必须承认一点,免疫治疗虽好,但疗效却因人而异,究竟哪些患者可从中获益,科学家目前仍在寻找可预测的标记物. ...

  • 不花一分钱,他们得到了肺癌第三代靶向新药的救治!

    中国每年新发的肺癌约78万,死亡人数接近新发,高达64万. 2017年,EGFR患者的续命"神药"--第三代EGFR抑制剂于中国上市. 2018年,中国上市了7种肺癌新药,其中包括 ...

  • 抗癌路上,所有人都在与病魔死磕到底,我为什么要说难?

    今天是<她说>主题系列文章,来自觅友李兴奋的投稿,她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其中的艰难困苦,经历过的你们才更能互相慰藉.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了解她的故事吧~ 之前总 ...

  • 抗癌路上20载

    1998.11.04-2018.11.04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对我来说,今天却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抗癌20年,百感交集-- 三种癌,七次手术,四次全麻,放疗.化疗.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 癌 ...

  • 吐音不用十分力 ~~抗癌路上朝花夕拾之一六一八

    基本功不过硬的功友,经常吐音时,非要用十分气力去吐音,引起的后果那就是变相的喊叫.它失去了足够的.良好的气息支持,喉头未打开,声带受挤压,伤害喉咙,吐音质量不会高. 吐音成熟后,应该是,气息.声带.共 ...

  • 觅友分享丨抗癌路上这些雷千万别再踩了

    面对胃癌的突击,多数人都是手足无措的,在慌乱中摸索着前进,而在摸索的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有碰上"踩雷"事件,以下是两位觅友在抗癌途中所遇上的"雷点",并总结出相 ...

  • “觅健之星”——抗癌路上,感恩一路有你

    现在回想起确诊的那段阴霾时光 仿佛整个天空都失去了色彩 被医生判定活不过三个月的我 曾经想过放弃治疗 草草了却自己的生命 却无意中发现并下载了"觅健" 曾经的我以为得了癌症便意味着 ...

  • 抗癌路上不相信眼泪,这是一次没有灯塔远行

    觅友记录 2018年12月14日是我们确诊和重生的日子,生命的旅程在这里打了一个结,后面被涂成了深灰色. 1 爱人在很多个夜里梦中哭醒,每天生活在肺癌的恐惧之中,于是我们决定一次远行,实现一个愿望. ...

  • 9月“肺凡力量”,解答你在抗癌路上的所有疑惑

    "27岁就查出肺癌,该怎么办了?"短短的一句求助,就能感受到这位觅友的慌乱和无助. 觅健圈子里有158位觅友给她鼓气加油,这些都是同病的肺癌患者.有安慰的,有鼓励的,有给她出主意的 ...

  • 觅友记录 | 抗癌路上,冷暖自知——9291之第3次复查

    觅友记录 风雨兼程的征途中,也有值得乐呵的事儿 11月27日,连日阴雨后终见太阳,儿子载着我去福州肺科医院复查.上次复查是9月4日,至今已有两个月又二十五天. 车子在高速路上疾奔,我的心里突然感觉有点 ...

  • 抗癌路上,你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生病才懂病魔的可怕, 才明白治疗之路有多难. 前两天在肺癌圈子里,看到一位觅友的分享: 15年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后,近两年的时间,似乎耗尽他所有的心力. 刚确诊时茫然无措,不知道要做什么检查,去什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