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痛小心髌骨软化症

“医生,我的膝盖最近经常疼痛,这是啥缘故?”近日杨女士到中医院骨科门诊咨询医生。原来,为了增强健身效果,她常常于周末去登山,但每次登山后双膝关节就感到不舒服,上下楼梯时不能用力,有时还隐隐作痛。医生检查膝关节后结合X线片,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症(简称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是指髌骨软骨面软化导致软骨缺血发炎的一种疾患,并非髌骨骨头软化,它属于软骨退变性疾病。髌骨软化症及时治疗效果良好,延误诊治往往会逐渐演变为骨性关节炎。

髌骨俗称膝盖骨,外形呈栗子状,其软骨覆盖在内侧面,构成膝关节软骨一部分。运动生物力学认为,髌骨具有加大股四头肌力臂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髌骨关节面会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特别是在屈膝90°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2~3倍,负重时受力更大。

该病起病缓慢,最初仅感觉膝部隐痛乏力,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发软及不稳,尤其上下楼梯及关节开始活动时明显,劳累后加重,有些人还会出现关节弹响,屈伸活动可感觉到有轻度摩擦感。此外也有些人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无力的现象。

发病特点及征兆

据介绍,髌骨软化症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尤其以30岁~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个体软骨过早开始退化,也就是关节功能下降有关,且双侧发病较多。对于发病原因,目前更多的研究认可运动创伤学说。患者多有膝关节过度活动、半蹲位扭转受伤史等,此外还有髌骨位置异常,如位置倾斜、高位髌骨等。女性经常穿高跟鞋,会使膝盖软骨长期受到不正常压力,导致缺血改变,使软骨代谢出现异常,软骨软化变性出现糜烂、剥脱等。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进入40岁后患病例数急剧增多,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髌骨软化有3个征兆,一是走远路或上下楼酸痛或隐痛,有关节咯噔响或打软腿现象;二是下蹲起立时,膝关节疼痛无力;三是关节酸痛怕冷,化验检查排除风湿病。出现以上征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X线检查早期无改变,后期显示软骨缺血密度不均、关节面粗糙不平改变。应当注意有些患者易被误诊为缺钙,其实本病与缺钙并无关联,补钙亦无确切效果。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病”“髌骨劳损”。导致髌骨软化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外因是髌骨受到损伤、劳损或风寒刺激,致使痹阻经络、气血瘀积;而内部因素是人体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于濡养。

《素问》有“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慢性劳损或健身过度就可损及膝关节气、血、肉、筋、骨,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关节涩滞,而致此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良效。对于髌骨软化症之痰湿痹阻证,治宜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肝肾亏虚证,治宜补养肝肾,温经通络。中药治疗可配合电磁疗、体外冲击波等治疗。采用针灸治疗效果亦比较好,可取穴鹤顶、阴陵泉、阳陵泉、犊鼻、阿是,具有散风祛湿、通经活络之效。此外,还可于髌骨处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药,能有效地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软骨修复。

由于膝关节周围有较多穴位,通过自我按摩,可通经络、活气血、利关节,达到“通则不痛”之功效,这里介绍自我按摩两法。

拇指推揉法由一指禅推法演变而来。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拇指的指腹着力于膝关节周边皮肤上,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量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局部穴位。用指推法的同时,可结合指揉法,即拇指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此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作用。每次持续3~5分钟,每天2~3次。

提髌按摩法用5个手指先拿捏住髌骨,掐按髌骨周边皮肤,并将髌骨提起、放松,然后再做揉、捏、拧的动作,此手法刺激作用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作用。每次持续5~8分钟,每天2~3次。

自我按摩同时,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感受风寒。这两个手法可在办公室闲暇之余作,亦可回家早晚做,做时可将膝关节放松,取伸直位或稍屈曲位。

日常要注意

首先,避免过度运动,中医有“百病皆起于过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之说,建议每天步行健身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其次,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关节充分润滑,防止软骨突然损伤;第三,“珍惜”膝关节,爬楼梯、爬山、下蹲等伤膝活动要少做,以免加重膝盖骨受力;第四,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第五,尽量少穿高跟鞋,以减缓膝关节周围韧带紧张度,减轻膝盖骨异常受力;第六,预防风寒湿外邪因素,注重保健,不盲目追求“美丽冻人”,以免加重或诱发此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7版,作者:郭仲华,责任编辑:刘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