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柱亭散文——《外婆屋后的枣树》

(0)

相关推荐

  • 谢冰洁:外婆后院的两颗枣树

    外婆后院的两颗枣树 河北   谢冰洁 童年里的记忆有着阳光般温暖灿烂,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外婆家后院的那两颗枣树.前院还有一颗榆钱树,阳春三月麦苗鲜时,正式吃榆钱的时候.一串串黄色的榆钱结满树,却成了人们 ...

  • 枣子红了

    点击上面"成安文学"予以关注,欣赏更多美作---------- 枣子红了 冀凌云 下午一进办公室,见桌上不知谁放了一把红枣:两三颗青的,两三颗半青半红的,还有几颗又大又红的.忍不住 ...

  • 东西大家吃才香

    东西大家吃才香 申天亮 我从小顽劣,再加上弟弟.妹妹的拖累,很早就被父母寄养在离县城很远的偏僻的乡下和奶奶相依为命. 记忆中,奶奶是个坚强.聪慧.慈善的小脚老人.她身上时有补丁,却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 ...

  • 王致俊 | 我家旧院的老枣树

    往期回顾  ·   公安局长孟根生 ·   在内蒙的孝义南姚村晋商 ▼  点击收听  ▼   作者:王致俊 说是旧院,其实是我王氏祠堂院.王氏祠堂坐落在南船头村前街西端十字路口东北侧,据祖辈相传,约建 ...

  • 文友主页丨骏捷:对枣树的愧疚

    看到街上卖枣,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家的枣树-- 老家有一棵枣树,有水桶粗,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树荫遮住了大半个院子. 从我记事起,它就高高地耸立在院中.树上结的枣大如核桃,味道也很好,酸酸甜甜的. 我小时 ...

  • 刘红玉 | 那棵老枣树 (散文)

    那棵老枣树 文 /  刘玉红 (山东潍坊)  家乡的老房子拆迁了,那三间因终日烟熏火燎而墙体乌黑的茅草屋,还有那个小小的石头垒成的院落,都将成为刻在心底的记忆,不时地浮现于眼前,温暖着我的心房. 曾几 ...

  • 郭西明丨够枣

    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前几天走在街上到处可见许多卖枣的小贩.我也买了几次,回到家洗洗饭前饭后吃上几颗,可是总感觉到少了些味道.少了些什么味道思来想去,还是少了些家乡的味道吧.突然让我怀想起儿时在老 ...

  • 王柱亭散文——《祭狗》

          惊闻我家中的狗被坏人毒杀,不禁悲从中来.此狗,名字叫灰灰.它是我在上海的妹妹从朋友那里抱来的.因为全身呈灰色,故取名为灰灰.        当时它不足八寸.妹妹把它放在一只鞋盒中从上海坐大 ...

  • 王柱亭散文——《故乡的周日》

    难得回故乡几天.回故乡几天也一直在忙,难得周日.去哪里放松心情呢?作为游子,该回到故乡的怀抱了.想去月亮湾,来回有200里路,太远了.我只能在脑海中想象故乡海的浩瀚无垠,层层的海浪,裹着浪花朵朵,随时 ...

  • 王柱亭散文——《我为妈妈戴戒指》

    当年,我背井离乡,来到千里之外的他乡工作.30多年来,回老家看望父母总是来去匆匆.今年"五一"小长假,准备回老家看望父母.送什么礼物给母亲呢?母亲节快到了,就送一枚金戒指给她老人家 ...

  • 王柱亭散文——《成熟》

    成熟就是不盲从,就是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媒体的宣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见解. 成熟就是认识到人性的凶残和善良.如果你把人性想得美好,只能说明你不成熟.如果你把人性想得凶残,也许你真的能 ...

  • 王柱亭散文——《​夜逛黄桥公园》

    也许因为缘分,我竟然来到了黄桥--心中久仰的地方.也许因为上帝的安排,我竟然在黄桥呆了快一个月.天,是闷热的,雨一下,就凉快了.就在这缠绵的夏季,在月光西垂的晚上,我和一个黄桥的朋友,我们相约,夜逛黄 ...

  • 王柱亭散文——《月夜随想》

    深秋的夜,凉如水.明月高悬如银盘.无风的夜,远处高楼上霓虹,色彩斑斓,偶闻附近传来广场舞的旋律,南外学校操场上一片寂静.屈指一数,噫!我来鄂西整一个月了. 记得是中秋节那天早上,父母陪我们吃了月饼,然 ...

  • 【望安山文学】王银柱||大姑奶——王蜂(散文)

    大姑奶--王蜂 作者:王银柱     主编:非   鱼 我的大姑奶叫王蜂,1922年出嫁到念子庄的一户徐姓人家,自此也将安头我们王家的勤俭.和善.明理等优良家风.品格带到了婆家,融入老人婆家的传统. ...

  • 散文《大地的风景》王瑞亭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苍昊祥云之霓裳,山川灵秀之气韵,田园风光之花香,固然是世间之胜景,然山海的浩瀚.宇宙的浪漫,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

  • 王德明散文【杀猪匠】转自《美文亭》

    杀猪匠 作者:王德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对一些往昔愈发怀念,尤其是对童年时经历过的人和事.作为情意深切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把这种怀念,在生活的煎熬中,不断挣扎提炼,一滴一滴地堆积成了丝丝乡愁. 每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