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莲:漫话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相关推荐
-
成语故事之旅 | 画饼充饥
原创阿柴 故事会 今天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画饼充饥. 典故 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 ...
-
散文||青春漫话
青春漫话 青春犹如一阵风,我还没有看清她的样子,她便悄悄地从我身旁飞走了:青春犹如一场雨,我还来不及揉去睫毛上湿漉漉的泪水,她便不知不觉地消失了:青春犹如一抹耀眼的阳光,我还来不及欣赏,她便已被黑云笼 ...
-
秋思:安小忆
秋思 安小忆 渔舟唱晚,炊烟冉冉.一点凉,两处寒,残荷落叶秋已还. 过眼云烟,流年未亡.忆思乡,梦萦缠,中秋月圆未有缘. 此岸彼岸,落字为安.故人散,家人远,朋自远方聚更难. 你没有如期,我也没有而至 ...
-
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之一 2006-9-11
坛子里潜水,读帖子,日子久了,就有了些漫话.无边际的, 又多少关乎红木. 1.明清家具. 有坚持一定照旧法做的,有仿个差不多就可以的,也有只要是木头差不多就行的. 中国的文人真要命.喜欢家具的时候,说 ...
-
杂文轩 || 纪祖 / 话小人
小 ZA WEN XUAN 人 话 小 人 作者简介:王德山,笔名纪祖,江苏徐州人,喜欢静谧,喜欢诗歌的灵动.浪漫,一直带着梦想苦苦追寻远方,让心灵展开翅膀在自由的天空飞翔,让灵魂安放在文字之间,把情 ...
-
漫话肇庆府之卢相谪新
粤西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名为"肇庆府"的行政区,自北宋始设至民国废除,前后历经将近八百年历史,对粤西大地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那么,古肇庆府大地上前前后后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历史?本辑& ...
-
【灵璧杂谈】为善
为善 文/玫瑰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孔子认为所谓的善人,为善不求人知,这也是为善的最高境界.<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里秀才卷子 ...
-
卢秀莲:漫话清明节
漫 话 清 明 节 江苏 卢秀莲 清明节的来由: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带一群随从流亡国外.长期行路加饥饿晕倒,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到隐蔽处,割自己大腿肉,煮汤让重耳喝,说是麻雀肉 ...
-
卢秀莲:大武汉,我来看您
大武汉,我来看您 江苏 卢秀莲 儿子辞去我们市某个县中专学校教师的职务,前后报考广州市.福州市.南京市.武汉市的公务员及事业编.笔试都是第一名.第二名,但前三个面试都差点,没过.只有武汉市直的一个事 ...
-
风俗纪事:家乡的二月二(作者 卢秀莲)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乡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就很重视,就有一些小活动.如做烀饼"压仓"."围仓".吃"龙拿珠"(即面条里面下汤圆). 我先说做烀 ...
-
家长里短:家乡的年俗(作者 卢秀莲)
我的家乡是苏北,它的名字是连云港,靠近鲁南的地方.所以过年的风俗习惯基本上是一样. 大年三十那天,女人忙饭菜,男人忙着贴春联.贴好春联后放鞭炮,放完鞭炮后才能开饭.饭后我祖母和我母亲把锅碗瓢盆都洗刷干 ...
-
家事春秋:忙年(作者 卢秀莲)
从我记事起,每年到春节前 ,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不像城市人城里人,他们都是吃国家供应的米面,都是吃现成的米面油.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加工粮食,全得靠人们用手工来制作,真的很辛苦! 我们家当时有十多 ...
-
卢秀莲:住院手术“历险记”
住院手术"历险记" 江苏 卢秀莲 我因鼻息肉,于2020年7月21日早上8点,我女儿开车带我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办好后到6号楼11楼,耳鼻喉科9号床住下.然后医生给我做 ...
-
卢秀莲:刘大胆
刘大胆(民间故事) 江苏 卢秀莲 从前有一刘姓,家里有一男孩名字叫大栓.这个孩子从懂事起,就很能干.经常帮助大人干一些家务活.同龄孩子不能干的,他也能干. 大栓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个子长得又高又壮实, ...
-
卢秀莲:难忘偷瓜那件事
难忘偷瓜那件事 江苏 卢秀莲 我儿时的事好多都已忘却了,只有和同伴们偷生产队瓜的事经常在我脑海里出现.这大概是六十年代初的事. 写这件事得先介绍我们村的地理环境:我们村庄很小,当时只有六十户左右的人家 ...
-
民间故事:俩亲家婆斗智(作者 卢秀莲)
这个故事,发生时间是五十年代中期,成立人民公社之前.地点是苏北一个沿海县城.虽然是沿海县城,但是靠近山东,也有西部山区. 在西部夹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姓金的人家,家里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金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