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
相关推荐
-
《大学》注释(一)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之道,在昭明先王之至德,在亲爱人民,在安住于无善无恶的至善境界. [注释] [1] 明明德 汉·郑玄<注>:"谓显 ...
-
付金才:朱熹未懂《大学》,妄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章
大学居<礼记>之四十二篇,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 ...
-
《大学》注释(二)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知道要达到并安住的境界,则志意坚定:志意坚定,然后才能虚静恬淡,不为外物所扰:虚 ...
-
《知行合一 王阳明》——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王阳明:"所谓'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法则.'至善'的显现,表现在立刻能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凡轻重厚薄,都能根据当时的感觉而展现出来,它富于变化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它是 ...
-
儒家经典《大学》心得体会
<大学>心得体会 篇1 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互相渗透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为物理老师,自己不仅能在学生做化学.数学作业时给予帮助,同时在学生背诵古文时,常常能把例如岳阳楼记,琵琶行等篇章 ...
-
习阳明心学,传国学智慧,助力文化强国
<传习录>第87则: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 曰:然. 立志:念念存天理去人欲就是立志(王阳明)念念致良知就是立志! <大学>告诉我们:立志在于止于至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自两汉礼记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
-
知止而后有定有新解?甲骨文台历说字——止
[甲骨文台历,止] 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中,它的含义有所不同,比如说停止.止于至善.适可而止.叹为观止等等,这些都是后半段或者说是后期形成的词,有些用法不是这个字的原意.所以需要从字形角度分析到 ...
-
知止而后能定,别轻举妄动,气自动往丹田走!
读者:老师,放松下来后发现,以前过的好累,因为,总是要求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量不够,事情做不好得不到能量还白白消耗了能量,还不如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还能获得能量,然后才能做更高层次的事. 我 ...
-
知止而后有定|听友心得
跟随老师学习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刚开始笨笨的迷迷的感觉,到现在随着学和习的积累,好像越学越感觉清晰了. 现阶段自己理解的知是什么呢?知就是知道,有所觉察.在修身之前和学习初期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吧,虽然是 ...
-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 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摘自《大学·第一章》解释: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摘自<大学·第一章> 解释: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 ...
-
《大学》与人生 第一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释义: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
-
大学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大学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滤,滤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知道做什么,就能坚定而不彷徨,不彷徨就能平静而不混乱,不混乱就能思滤而有悟性,有悟性就能够明白真理. 知道应该做什么, ...
-
每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每日修身 经 [典出]<大学>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释义]知道所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 ,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心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出处及意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摘自<大学·第一章> 解释: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