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谥号里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相关推荐
-
变法失败的王安石,死后封王,还获得了无上谥号“文”|谥号|王安石|变法|范仲淹
宋朝奉行文官治国,文官们口才了得,正说正有理,反说反有理,怎么说都能说出朵花来.皇帝态度反复转变,二者兼听,一会重用变法派,一会打压变法派,一会重用反法派,一会又打压反法派.他到底是支持变法呢,还是只 ...
-
李东阳:忠烈不如方孝孺,功绩不如曾国藩,为何能得到文正的谥号
谥号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的恭王.懿王时期(王国维先生考证出的结论),随即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中广泛施行.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后,认为谥号制度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就把它废除了 ...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称朕【图文】
古代对皇帝的称呼也有很多种,像唐太宗,明成祖,乾隆,这都是不同时代对不同皇帝的称呼.而对于宋朝来说,对皇帝的称呼可谓是特别的别致.别人家都称陛下表示尊贵,而宋朝却称皇帝为官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宋朝称 ...
-
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好事,掣肘洋务派,李鸿藻何以获得文正谥号?
清朝官僚 提到晚清清流派,一般印象就是他们标榜清流,自命清高,眼高于顶,掣肘洋务派,直接加剧中国的落后.清流派首领就是李鸿藻,此人科举正途出身,文化极高,但缺乏政治实践,也看不清天下大势,认为当前危机 ...
-
宋朝仅有9名大臣得到文正谥号,王安石、苏轼都没获得
俗话说"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对于古代的无数读书人来说,能够在死后被追赠"文正"谥号,是一件极为光宗耀祖的事情.宋朝是一个以尊重读书人,且喊出"万般皆 ...
-
宋朝仅有9名大臣得到了文正谥号
俗话说"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对于古代的无数读书人来说,能够在死后被追赠"文正"谥号,是一件极为光宗耀祖的事情.宋朝是一个以尊重读书人,且喊出"万般皆 ...
-
【小故事】《文正谥号的力量》
大文学家范仲淹逝世后,获得朝廷"文正"的谥号,这是对他的一生的高度的肯定和评价. 从此,历朝历代文官都以谥号"文正"为人生的最高荣誉. 明武宗时期,内阁首辅李东 ...
-
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清朝宰相,凭什么得到文正谥号?
曹振镛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朝廷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位极人臣的宰相.不仅如此,他还在生前就晋升为太傅,画像进入紫光阁,位居功臣之列.1835年,当曹振镛病逝后,更是获得了 ...
-
观宋填词184|文天祥200年后实现梦想,谥号里有了一个忠字
前言 说起南宋末期最有名的诗人,一定会想到文天祥的名字.他这<过零丁洋>激励了无数后人: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阿斗根本就不傻!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着秘密
在古代,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在三国蜀汉政权里,共有十二位有功之臣身后得到了追谥.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刘备亲赐的谥号外,其余十一人都是后继的蜀汉后主刘禅钦 ...
-
【第106期】音频学《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孔子因何认定孔文子谥号为“文”?
音频学<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孔子因何认定孔文子谥号为"文"?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本期话题 公元前295年,战国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政变军队围困沙丘宫,整整三个月后他被活活饿死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武灵王之死是因为他废长立幼的决定导致了公子章与赵惠文王兄弟俩的内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