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方大家舒驰远的六经定法,让人拨开云雾认清六经辨证心法
相关推荐
-
黄元御的脾胃升降汤 调整脾胃升降的临床体会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 ...
-
(火神派)六经治法-彭重善
太阳证: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提纲". 太阳伤风:(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兼自汗恶风) 桂枝30,白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姜60. 注:汗多怕风的可以加淫羊 ...
-
噎膈—气虚阳微证 食...
噎膈-气虚阳微证 食管癌早.中期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主方: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生甘草 砂仁 陈皮 生半夏 附子 肉桂 鹿角胶 杜仲 菟丝子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枸杞子 当归 解方:人参. ...
-
女40 脸部神经麻痹
口苦减轻,睡眠质量欠佳,咽喉异物感 当归 g 桂枝 g 白芍 g 炙甘草 g 生姜片 g 广升麻 g 黄芪 g 砂仁 g 炒酸枣仁 g 茯神 g 剂 桂枝 g 炙甘草 g 生姜片 g 砂仁 g 茯神 ...
-
男5 5 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 蜜麻黄 袋 苦杏仁 袋 炙甘草 袋 生姜 袋 桂枝 袋 细辛 袋 法半夏 袋 姜半夏 袋 厚朴 袋 茯苓 袋 石菖蒲 袋 款冬花 袋 白术 袋 剂 麻黄 g 蒸附片 g 细辛 g 桂枝 g 干姜 ...
-
经方辨证思维:头痛六经分证篇!
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如, ...
-
经方辨证思维:头痛六经分证篇
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如, ...
-
《伤寒六经定法》手抄本
至道汇推荐搜索 六经辩证 六经名义歌 太谓阴阳之至大, 少谓阴阳之初生, 阴气竭尽之谓厥, 阳气极盛之谓明, 六经标本中气歌, 风寒燥火湿热气, 人秉六气有六经, 脏腑十二合为六, 六经应天六气云. ...
-
【舒驰远《伤寒集注》六经辨证真传、阴阳辨证16字诀】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太阳,接注阳明之时,觉神形俱疲,将有畏难自却之意而搁笔倦吟者,凡历旬日矣. 忽夜梦行至荒丘,得一老翁,貌端严 ...
-
齐秉慧六经定法之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行身之背,为在表之表. 足太阳膀胱经腑之图 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背骨节疼痛,恶寒发热,此为太阳经证. 时有微汗者,为风伤卫,法主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壮热无汗者,为 ...
-
《医理真传》2.5:六经定法贯解(译文)
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太阳为寒水之区,居坎宫子位,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发起.子为一阳,故曰太阳.太阳如天之日(日从东海而出,海为储水之区,水性主寒,故日太阳寒水),无微不照,阳光自内而发外,一身上 ...
-
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课内容之——六经入门
弟子 李鹏 整理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 ...
-
清代伤寒名医何秀山专论六经舌苔与临证感悟
太阳气化主水,而性本寒,寒为阴邪,白为凉象,故苔色多白,白润白薄,是其本象.若白滑者,风寒兼湿也:白滑而腻者,风寒兼湿夹痰也: 或薄或厚者,视其痰湿之多少也.唯苔色淡白,白而嫩滑,素体虚寒也. 手少阳 ...
-
古今中药剂量的换算问题 汉 唐宋 清代 经方中药两 钱 分换算
以下根据柯雪帆.郝万山教授等先贤网上资料整理. 仲景时代药量与现代公制药量(约合换算):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即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为1两,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