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最新的“跑题”广告,为啥好?

最近看到一句话
即便生活一地鸡毛
也要努力扎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
而鸡毛终究也有消失的一天
很鸡汤又很暖心
就像是Vivo的这支广告
生活虽然阴雨难测,但好在,天总会变晴
01
上半部:熟悉的场景+记录手法
在多数人眼里,一提到“下雨”自然而然想到的是阴郁、失落.....很难和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Vivo这次的广告可以说是很好的抓住了大众的这个特点,开篇就用“雨”带动了前半部广告的气氛。
一对刚刚结束购物的情侣,并不愉快地准备回去,就像是很多女孩儿带着男朋友逛街总会发生不愉快。
用这样常见的场景开场,更亲近,虽然不能保证观众都能把广告看完,至少能减少大众对广告的抵触。
这样的场景你也会感到熟悉——等车。
无论你等什么车,只要车没来,你就会急切的想知道车来的时间,Vivo抓住了这点。
在这里加入了本次产品的卖点之一——便捷:你可以不用点开程序就能看到时间,也能够看到重要的信息提示。
插播的很顺利,不唐突。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了低落的氛围:男士的车误点、爸爸手忙脚乱地哄孩子、女孩独自在公交上强忍泪水......
几个简单的场景就分分钟让你瞬间丧到底——无论你是谁、在哪儿、什么时候,都能让你瞬间崩溃。
前一分钟,用熟悉的场景、记录的方式,让人充分感受到了生活的恶意。
真实、有同感,有点儿想看继续下去。
02
下半部:转折的故事情节+自然的植入
广告切换到了超市的一个场景:外国收银小哥和顾客看似不经意的对话。
“又下雨了”
“天总会晴的”
看似很平常,这其实是故事转折的一个信号,随着顾客的离开,一切好像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开头不愉快的小情侣开心的骑着车,在雨里欢唱;
误点的男士也赶了回去;
哭闹的孩子安静了;
伤心的女孩儿也因为看到了阳光和司机的放出的歌曲开心了......
一切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好像都还不错。
到这儿,广告结束,将整部广告的内容也表达完整——纵然下雨,天,总会放晴。
这部分怎么说呢?
前一分钟表现出了你能遇到的不好,后一分钟告诉你,生活处处有希望,而我正好能够帮你制造希望。
悄咪咪地插入产品卖点,自然不唐突,甚至觉得就应该放这里。
有点儿意思。
03
“去目的”的广告,效果不要太好
港真,如果不是提前知道Vivo要在11月发布新系统,看完这个广告,我还真以为这个是用来卖手机的,因为全篇都在表现主人公们一地鸡毛的生活和手机怎么能帮助调剂生活,虽然中间有几个手机屏幕的特写。
对我这种“不懂广告”且还挑剔的人来说,这样的广告不要太好。
一个系统的广告不走科技路线,为啥还说好?
原因有三。
首先,区别于大众认知里的正牌系统发布广告,给人感觉枯燥,只是演示系统的亮点(个人感觉,这样的广告更适合发布会~~),这支广告用贴近生活的内容告诉大家“我是多么的方便”。
情侣吵架?没事儿。拿着我快速检索个歌,唱给女朋友就没事了;
孩子哭?还是俩孩子一起哭?别担心,用jio打开我,快速放动画,分分钟就不哭了;
不知道啥时候火车来?看一眼我就能看见时间,虽然你这趟晚点了;
公交车拍照片?把我拿出来都不用点开照相机,就能抓拍好看的照片......
看完这些,我都有些心动了,要不是看了银行卡余额,我可能就在买Vivo的路上了。
其次,它抛弃了花里胡哨的科技广告表现方式,用纪录的方式、以第三视角“记录”每个主人公从低落到雨后彩虹的过程。
相比那些极容易被吐槽的CG,这种有点“小家子气”的广告更实惠。
从成本上看,这么简单的广告要比CG广告来的要实(pian)惠(yi),而从视觉上看,想看CG的可能都去看科幻片了,会来看一支广告么?
更何况现在大众的评价标准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以视觉效果致胜,那就接地气,至少能保证不翻车。
最后,想说说它的“去目的”。
并不是说这支广告没有任何目的,不带目的的广告就不是广告了~~~
是它的目的没有那么强烈,看完给观众的感觉更多的是“我要有希望”、“风雨以后就是彩虹”......有的人可能会记住最后的那句“Brave New World”。
再来也就是“用起来很方便”,一般广告“带货”的目的,在这里是不大明显的。
可细品一下,它的目的也达到了,“你要相信风雨以后就是彩虹,要有希望,你也要知道,我能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语双关。
总的来说呢,这支广告很真实、很简单、很暖心,就像是OriginOS的灵魂——视觉、流畅、便捷。
最后
想说一句
2020年纵然诸多不顺
但要相信2021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纵然下雨,天总会放晴”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