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22:苏洵大骂王安石为奸臣,苏轼却认为太过分了
相关推荐
-
欧阳修赏识才子苏东坡,却不被宰相王安石所容,一生颠沛流离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q ...
-
走近唐宋八大家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辽宁省博物馆历史悠久.名气很大,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而且末代皇帝溥仪从故宫里面带出来的珍品有一部分就在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搬到新区的辽博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智 ...
-
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 ...
-
东坡故事35:从朝堂到士林,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全面升级
公元1070年的春天,又逢三年一度的礼部会试.此时的新旧党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科举考试是为国家选择人才,自然是双方必争之地. 王安石率先给皇帝上书,认为:科举是为国家选择人才,不需要设那么多科目,保 ...
-
东坡故事48:怒怼外交工作人员,苏轼让高丽使臣乖乖听话
北宋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一些附属国经常派遣使臣到中国大量购买书籍,其中以高丽国(现朝鲜和韩国)最为频繁. 有一次,高丽使臣到访中国后,想到杭州等地游览观光.按照规定,朝廷需要派出负责外交的工作人员陪 ...
-
东坡故事39:一首诗,读出苏轼的旷达与幽默,难怪朋友多
入京两年以来,苏轼的仕途丝毫没有升迁的迹象,一再遭遇王安石的打压. 然而,奇怪的是,官运不佳的苏轼朋友却越来越多,不仅有三朝元老.朝廷大员,更有风流名士.青年才俊,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
-
东坡故事28:整整一年多,苏轼就干了一件事,回乡葬父
昨天说到,苏轼和苏辙兄弟送父归葬整整用了十个月,为何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呢? 算路上距离,从河南开封到四川眉山约1330余公里,骑马的话每天50公里,不超过30天就能抵达. 然而,他们是带着两具棺材上路的 ...
-
幕后故事|厦大校园乐队毕业22年后重聚开唱
又是一年毕业季,无数的学子即将走出象牙塔,走向职场,进入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生活中.毕业的底色总是伤感的,这种伤感一部分是伤离别,一部分是伤青春.在多数人的认知里,毕业就是青春散场,理想告别,就是开始放弃 ...
-
民间故事:此人帮八哥拔去头上的刺,三个月后,八哥大骂他是笨蛋
明朝永乐年间,中原腹地有一个小山村,民风淳朴.村头住着一家姓贲的农户,因为长得人高马大,人称贲大个.时间一长,贲大个反倒成了他的名字,他的真名,却不被人们记得了.他也不以为意,每当人们喊他" ...
-
东坡故事62:大旱引发政治地震,王安石罢相,新旧之争重启
从1073年的夏天到1074年的春天,十个月之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下过一场透雨,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和饥荒. 这次大旱不仅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在朝堂上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保守派官员借着天灾的 ...
-
东坡故事50: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竟是沈括?大科学家也有污点
北宋年间人才辈出,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自然科学也达到了一个顶峰,除了被列入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外,还诞生了沈括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大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将家里藏书全部读完 ...
-
东坡故事41:和王安石势如水火,却和他的弟弟王安国成为好友
公元1071年的正月,苏轼又被授予一个太常博士的闲职,掌管祭祀之类的行政事务,正七品官阶. 既然闲得无聊,那就继续做一个诗酒风流的交际达人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成了好朋友. 说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