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娟 | 李因(明清女性作家评介之二)



李因
一、李因身份的讨论
01
名妓
但李因早年确实是流落曲巷,只是从妓时间较短,十七岁左右被葛征奇迎为侧室。《竹笑轩吟草》初集中有交游唱酬诗为证,其与柳如是、朱中楣、李澹生、王玉烟、王畹生、章韵先等人为姊妹行,相互交游唱和,而这些人早年也全是名妓。
02
士大夫葛征奇的侧室

但是,这种好日子随着改朝换代也到头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644念清兵入关, 葛征奇抗清殉身于乙酉(1645)年,自此,李因资画为生,膝下无子,茕然独处40 年。
当时,天下大乱,一次李因乘舟过宿州,兵变猝起,行李首饰尽失,独抱诗稿而逃。黄宗羲言其“抱故国黍离之感,凄楚蕴结,长夜佛灯,老尼酬对。亡国之音与鼓吹之曲,共留天壤!”受尽了人生苦难,独自生活四十年,单从这一点来看也是个极不凡的女性。
二、李因的文学成就
其作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丈夫抗清身死前,她的作品中是女子的美好春光,是风尘漂泊中幸遇佳偶的情怀,是美好的恋情生活;在那之后,则是奔波的孤苦,孀居的凄凉和颓丧的晚境,我们不妨来赏析几首她的作品:

这首词是李因早期的作品。莺啼花开,春雨滋润万物,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词人用笔清新流丽,生机勃勃,这个时候就连春愁也显得十分可爱。

上片借眼前景抒心上愁,由于雁声的触发,让她想到自己今生再无借“鸿雁传书”于亡夫的资格。精神家园的缺失,让她何来生存的理由与欢乐,更何况家亡中还杂糅着国破的隐痛。
下片从追忆往昔同游到现在的独自看花, 越是回忆却越发让人心痛,而那种万念俱灰的萧索苦况,难于为外人道,只能叹“休休”,这种境况何日才是头?
葛征奇为其所作序中就提到她“扼腕时事,义愤激烈,为须眉所不逮”,对国家兴亡有着极深感触,而后其夫又因抗清而殉身,其亡国之怨、亡家之怨愈深,而于词作中表现家国之兴亡,明代妓女词人群体中也唯李因一人。

三、李因的书画成就
成为名士葛征奇之妾后,二人“夫妻曲房静几,互以绘事为娱”使李因在艺术上更攀一阶。就连对自己画技颇为自负的葛征奇也说:“山水姬不如我,花鸟我不如姬。”
葛征奇于战乱中过世之后,李因不得不靠纺织与作画为生,丧夫的悲痛孤独与窘迫的生活境遇使她的画技更为突出,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假借她名的赝品(“而假其画者,同邑遂有四十余人”)。
其晚期的绘画多士气,更为潇洒隽逸,人窦镇在《国朝书画家笔录》中对李因花鸟画的评价是:“水墨花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白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当时名誉甚隆,真闺阁翘楚也。”


画作欣赏


四、小结

报告人:杨自娟
小组成员:王文琢、郭惟楚 、白雪坤、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