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科大学:结直肠癌中TP53通路影响HGS介导的外泌体形成
相关推荐
-
2021年ASCO摘要结直肠癌合集9(中文翻译版)大放送-最权威的传递最新肿瘤治疗进展的宝典
ASCO2021会议摘要的翻译与整理都是广大同行牺牲周末或晚上的时间辛苦完成的,为了这项工作能每年持续下去和做得越来越好,期望大家帮对接一些愿意冠名赞助支持,全部费用将发放给这些辛苦奉献者,谢谢支持! ...
-
Nature综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专题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EvoDevo好好玩" 今天分享的是今年9月份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综述,名为"Host–microbiota maladaptation in ...
-
ASCO 2021 | ctDNA 关键研究看这里,一文掌握!
ASCO 2021 | ctDNA 关键研究看这里,一文掌握!
-
于君团队再发22.7分胃肠顶刊:高脂如何坏菌促肠癌
于君团队:高脂饮食让肠菌和代谢物"变坏"从而促进肠癌 Gastroenterology--[22.682] ① 在2种结直肠癌(CRC)小鼠模型中,高脂饮食(HFD)均能促进CRC ...
-
这些肿瘤患者可能“滥用”阿片类药物;MSS型患者未必不能从免疫治疗获益|肿瘤情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每天1分钟,给你肿瘤圈内的专业"谈资"!(如需文献原文,可加小编微信yxj-oncology获取) 要点提示 JCO:降低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脉冲给药的频 ...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什么?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女性中第二常见,男性中第三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第三大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因素.CRC的发生是由一些关键基因的突变积累所致,包括CTNNB1. ...
-
广州医科大学: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外泌体摄取的高通量定量
外泌体正被广泛研究作为细胞间通讯工具和多功能药物载体,其生物分布特征对于评估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传递功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用于外泌体追踪的技术依赖于荧光,受限于有限的通道数量和光谱溢出的缺点.来自广州 ...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BMSCs通过分泌含miR-199a-5p的外泌体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器官和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主要通过有效的旁分泌活性实现,包括分泌细胞外囊泡如外泌体作为促进细胞间通讯的介质,并通过将其内容物传递给靶细胞来重新编程受体细胞. ...
-
天津医科大学:外泌体miR-208b促进Treg细胞的扩增以及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耐药
结直肠癌治疗中出现的奥沙利铂耐药性是一个难点,靶向调节性T细胞(Tregs)是提高化学治疗敏感性的有效方法,同时外泌体传递的miRNA也是化疗敏感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近日,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
【综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癌外泌体中的非编码RNA的功能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结果不理想.非编码RNA可以选择性地包装到外泌体中,并从供体传递到受体细胞,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行为.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勇.王自强课题组的研究团队在Cancer L ...
-
【综述】中国医科大学:外泌体在胰腺癌起始和转移中的作用
胰腺癌是一种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恶性肿瘤,其发病机理和进展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外泌体介导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日,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放射科赵相轩课题组的研究 ...
-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外泌体中的突触蛋白可在无症状阶段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外泌体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D)生物标志物的新标志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贾建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临床研究中提示了外泌体突触蛋白具有在无症状阶段预测AD的能力,外泌体GAP4 ...
-
温州医科大学:一种用于从尿液中分离和检测肺癌特异性外泌体的微流控装置
衍生自各种生物流体的外泌体可以作为癌症早期检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外泌体临床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飞.Qingfu Z ...
-
天津医科大学:警报素修饰的外泌体在小鼠大肿瘤中可引发持续的抗肿瘤免疫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激活树突状细胞可增强肿瘤识别能力,添加有效的佐剂HMGN1可增强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提高肿瘤疫苗效率.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 ...
-
南京医科大学:肺癌中的EGFR E746-A750缺失可通过外泌体来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对PD-1 / PD-L1抗体治疗反应不佳.在缺乏独立的基因验证下,EGFR突变是否会影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此前尚不清楚.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冯继锋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