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渭是如何做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

(0)

相关推荐

  • 徐渭:苦到极处,休言苦纵观徐渭的一生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徐渭自谓:"吾书第 一,诗第 二,文第三,画第四."徐渭是一个可怜的人,一生命运坎坷,经历奇特.徐渭出生三个月丧父,生母改 ...

  • 带你玩转徐渭字画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 ...

  • 徐渭艺术两面性

    画家徐渭,虽然从小天资聪颖,聪慧过人,二十岁中秀才,当时高中秀才的人是凤毛麟角,徐渭九岁为举子文,十二岁能赋辞章.但是,自幼天资聪颖,超群的艺术天赋,深沉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并没有给徐渭带来丰厚的物质财 ...

  • 徐渭:一个生时寂寞死后让世人膜拜的艺术家

    中国历史上以才高八斗的文人可以列出很长一串名单,但冠以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头衔的,恐怕只有徐渭徐文长一人. 徐渭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开始着手撰写<畸谱>,为自己的一生行事 ...

  • 徐渭字画让人眼花缭乱

    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晚明时期,这里人文气息浓厚,也是众多文人学者的聚集地,浓重艺术氛围笼罩下,徐渭在吴中地区有幸见识了吴门四家的绘画艺术,为他今后的创作铺下了垫脚石. 徐渭有浓厚的军事兴趣,又有相当的 ...

  • 细看徐渭字画,专家实战讲解,句句是重点

    徐渭画如其人,常常不泥于古.不拘常规,肆意将物象颠倒,不按常理处置,将四时花卉画于一卷,名之曰"四时花卉图",这大概也是其"游戏笔墨"的一种表现方式.这是徐渭杜 ...

  • 徐渭:英才天纵,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读徐渭史传,内心颇为沉重.这么一个天赋.才分极高的人,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

  •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徐渭字画,一般人家里肯定没有!

    徐渭有浓厚的军事兴趣,又有相当的兵学修养,而且有亲临抗倭前线的体验.其<海上曲>五首,是浙东宁波御倭战场的记事诗.和那些位高权重的肉食者相反,小小的会稽典史吴成器在绍兴保卫战中,却能率民兵 ...

  • 如何评价徐渭的一生?

    在四十五岁时,徐渭曾自撰墓志铭<自为墓志铭>,其中说: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馀收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若文若干篇而已.他自知自己死前,身边断然不会有值钱之物,只有千 ...

  • 齐白石:30年前我看徐渭的画,30年后看你的画

    伦勃朗  1953年齐白石与李可染在一起 白石门下数百,"二李"成就最为瞩目.但李可染拜师齐白石与李苦禅情况不同,他是中年求变,在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期间拜师齐白石,那么,十年学师,李 ...

  • 名家 | 齐白石:30年前我看徐渭的画,30年后看你的画

    1953年齐白石与李可染在一起 白石门下数百,"二李"成就最为瞩目.但李可染拜师齐白石与李苦禅情况不同,他是中年求变,在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期间拜师齐白石,那么,十年学师,李可染到底从 ...

  • 写意中国画画松鼠原来这么简单,看了老师的视频,两分钟画一只!

    写意中国画画松鼠原来这么简单,看了老师的视频,两分钟画一只!

  •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书成凤尾 画点龙睛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书成凤尾 画点龙睛 书成凤尾 画点龙睛 [拼音]:Shū chéng fèng wěi   Huàlóng diǎn jīng [人物故事]: 萧锋是南朝齐高帝 ...

  • 《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会书张旭 善画王维

    <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会书张旭  善画王维 会书张旭  善画王维. huì shū zhāng xù,shàn huà wáng wéi. [注释] (1)张旭:字伯高,唐代苏州吴人. ...

  • 看完这个,胜过你读的所有的书

    亲子教育 公众号 俗话说: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这篇文章不长,每个故事都很短,但请你用心看完! 1.人的奇怪之处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q ...

  • 看彩铅大神如何容易的画出一张可爱的彩铅小女孩

    看彩铅大神如何容易的画出一张可爱的彩铅小女孩

  • 泼墨遇难题,三钟看懂解决秘诀,攻克困难,画出大气的山水画。

    泼墨遇难题,三钟看懂解决秘诀,攻克困难,画出大气的山水画。

  • 看完这个,胜过你读的所有的书!

    (一)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