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任应秋:学中医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医学还有什么可整理提高?

(0)

相关推荐

  • 学员扶阳读书笔记

    看<伤寒论>二遍笔记 脉春弦秋浮,冬沉夏洪,肾沉心洪,肺浮肝弦,现在是春天,脉有弦意可视为常脉. 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

  • 任应秋:学中医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医学还有什么可整理提高?

    导言:不管学习任何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门路.中医学也是如此.著名中医任应秋曾说:"学中医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医学还有什么可整理提高?"表明了独立思考对于中医学习的重要 ...

  • 任应秋:中医“虚实”有7重含义

    虚.实,到底是什么意思? 虚实,是就病变的性质言,它在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因此,虚则补,实则泻,为辨治的不易大法:补则实,泻则虚,乃辨治确切的必然结果.然而,病变的虚实,治法的补泻,粗略识之,自 ...

  • 深度好文!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中医“虚实”有七重含义

    虚实,是就病变的性质言,它在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因此,虚则补,实则泻,为辨治的不易大法:补则实,泻则虚,乃辨治确切的必然结果.然而,病变的虚实,治法的补泻,粗略识之,自较易易,若欲辨之准而施之的 ...

  • 任应秋:我学中医的门径和方法(推荐所有习医者阅读)

    作者简介: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上名医丁 ...

  • 任应秋:学中医五十多年的经验和方法

    学好了<内经>,才说得上打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只有打好了中医学理论基础,进而学习临床各科,学习各医学家的著作,才可能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是一条学习中医学的大路.正门,如果舍正路而弗由, ...

  • 任应秋:我学中医的经历和方法

    [作者简介] 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 ...

  • 【任应秋】我学中医的门径和方法

    不管学习任何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门路,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一门科学,都是有一堵墙隔着的.必须设法找到 ...

  • 【中医文化】任应秋:我学中医的门径和方法

    不管学习任何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门路,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一门科学,都是有一堵墙隔着的.必须设法找到 ...

  • 中医大家任应秋: 舌苔到底说明什么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的几大基本因素.作为中医特色诊疗手段,我们通过"望舌"就能够对这6大要素进行一定的判断.具体如何望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