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21【太谷卷卷】 2024-04-23 13:56:01 - - -指尖上的山西 035太谷卷卷 太谷县是我儿时的回忆,大约4岁左右的时候,在姥姥家寄居了一年多。那里有出门见山的农家小院;有矮小利落,满脸慈祥的姥姥;还有姥姥做的太谷卷卷香味悠长;这些元素一直铭刻在心灵深处,回味无穷。 父母工作的缘故,我们兄妹三人轮替都有在姥姥家寄居的童年。那时的食物匮乏,如何让一家人填饱肚子,是姥姥最智慧的事。每个冬天的酸机白菜和卷卷便是最美味的期盼,酸机白菜是日常可以吃到的,而卷卷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吃到,是记忆深处所有美味的代表。 找寻记忆美的脚步在太谷摄友的帮助下停留在太谷阳邑村。主人是67 岁的汉子杨徳利,头上箍着太谷老汉的典型花毛巾。他的热情表现在一直不停息地忙碌上,而且还请来了他的师傅和师祖,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制作工序便在四代人的忙碌中拉开了序幕。 卷卷是太谷的方言叫法,简单说就是蛋皮卷肉馅,是山西晋中地区的一道年菜,可做凉菜也可做热菜,其中又以太谷一带所出风味独特,又极具代表性。 忙碌的四代人以第三代的杨徳利为主要力量,67岁的年龄却精神抖擞。精干利索地张罗着所有的准备工作,先是和泥砌灶,手里活计利落,嘴上安排有序,老伴剥葱、师傅曹增娃、师祖乔臭宝剁肉馅、儿子杨万志穿插打下手、井然有序之余,不时拽下头上的花毛巾,擦去满头汗水,与我们介绍着做卷卷的步骤。 1、准备食材:五花肉、前腿肉、鸡蛋、土豆、大葱、粉面、小麦面、生姜、香油、豆油、盐、十三香、肉蔻粉。比例大致以三份肉、三份土豆、两份葱、两份淀粉和小麦面,具体份额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度调整。(儿时姥姥的卷卷便没有那么多的肉,到是淀粉和土豆多些。) 2、拌馅料:两种肉基本各取一半剁馅、葱去皮取葱白剁碎、土豆去皮搽碎、取花椒少许,用沸水浸煮、剁姜泥等。然后把肉丝、碎土豆、碎葱放入盆中,加入姜、盐、十三香、肉蔻粉、面粉、淀粉、用料水搅拌均匀。再加入生鸡蛋,豆油、香油再次搅拌后陈放。(这个环节中最有趣的便是剁肉馅,忙碌完其他的 和儿子加入后,四把菜刀上下翻飞,噔噔声铿锵有序,伴随着四代人的欢声笑语,很是温馨。) 3、做蛋皮:取鸡蛋若干,打碎搅拌均匀。热锅后,倒入少许豆油绕锅溜匀,用勺子舀少许蛋液,转锅均匀受热,蛋液凝结,反锅上火,揭皮出锅, 的动作一气呵成,眼花缭乱之间便有蛋皮层层增高。 4、取适量馅料放在蛋皮上,尽可能多放一些,上下左右折叠蛋皮包裹,好的蛋卷应是饱满无褶皱。 5、包好的卷卷,码入笼屉,用笼布盖好,上锅,添硬质木材起大火蒸60-80分钟左。香味随着火舌飞舞,飘香满院,也唤起了心底的温馨,这是一种暖暖的回忆,双目迷离间仿佛看到姥姥慈祥的笑容。 6、随着老汉的一声“起锅”,我收回了远方的视线。笼屉揭开,香气混合着蒸汽更加浓郁起来。只见儿子双臂用力,将笼屉从大锅上搬去室内,那热气腾腾包裹着身影,散发着诱惑,吸引着我跟随而去。 这时,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切块装盘,上桌直接食用,这是热吃法。另一种则需要将蛋卷挨个翻转,抹油,凉几分钟后,装入特制的铁盘,上压适量重物几小时,要点是重量适度,太轻不足以压实,太重则容易挤破蛋皮。压制结束,卸去重压之物,一条条瓷实、光洁、透亮、香气扑鼻的卷卷便可以上柜销售了。 一种食物的记忆总是让我们难以忘怀,其中奥妙一定是承载了美食之外的许多温馨。卷卷的香甜与姥姥的慈祥只是儿时一年的记忆,这种记忆却伴随我几十个春秋,始终温暖着我。 我长大了,很早便离开姥姥,离开太谷,也离开了太谷卷卷。风雨漂泊的日子中,姥姥早已离我而去,去世后的姥姥葬在小院对面的山坡上,没有了姥姥的村庄也没有了我的身影。 今天坐在阳邑的饭桌前,再次重温深藏心底的记忆,我忽然明白,卷卷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心底魂牵梦绕的温暖,是那种被无微不至呵护的童年时光。我慢慢咀嚼,嚼开记忆,享受温馨,久久不愿咽下这满口醇香。 带着一些卷卷,告别太谷卷卷的四代制作人,我应该感恩他们保留,传承着这方水土的一种美食。我相信,有我这样情感记忆的绝不是少数人,在我们渐行渐远的脚步中,总有些许的留恋让我们回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频繁,直至落叶归根。 —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太谷县采集时间:2019年11月匠 人:乔臭宝 1931年生人曹增娃 1941年生人 杨徳利 1953年生人 杨万志 1980年生人 现 状:深受当地人们喜欢,日常美食。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赞 (0) 相关推荐 今天小雪,一起回忆姥姥家的味道。。。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读的第946文章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都要做一道传统菜--"姜不辣",也有人叫"甜不辣".这个名字纯属译音,跟生姜和辣椒一点都没有关系. ... 散文||味中之味 味中之味 曾经在街上看到一个饭店,名曰妈妈的味道.看后不屑,妈妈的味道怎可大众化?我妈的拿手好菜是大锅炖,这菜香的味中味即是旁人品不好更是品不透的. 自三妹为爹妈买了楼房之后,二老就不常住平房了.但更 ... 酒米卷卷、土豆囷囷……平凉美食到底有多好吃? 谈及西北,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辽阔.豪迈这些词,却很少想到,西北也可以很可爱,尤其在美食方面,更是令人爱不释手.甘肃平凉,素有'美食王国'之称,这里又藏着哪些令人垂涎三尺的可爱美食呢? 平凉羊肉泡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