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外泌体环状RNA通过靶向miR-877-3p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关推荐
-
转录组讲师带你读文献(5)-circRNAs-seq也是转录组哦
我在我在04-转录组笔记推文任务列表(半年期)里面安排了6个经典综述和10篇转录组应用文献给大家,可惜愿意沉下心了认真苦学的并不多.(https://share.mubu.com/doc/14uneH ...
-
circRNA研究汇总 | 20201123-1129
欢迎各位来到"circRNA研究报道汇总"栏目,本期从pubmed中检索收集最新发布的circRNA文献共计46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circRNA研究最近有哪些新进展. 检索式 ...
-
科研 | Circ-MALAT1作为mRNA制动器和microRNA海绵,促进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国人佳作)
编译:Champion,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已知环状RNA(circRNAs)和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都参与癌症,但它们的相互作 ...
-
文献解读 | CIRC-AKT 3通过改变miR-296-3p/E-cadherin信号抑制肾透明细胞癌转移
论文:Circ-AKT3 inhibits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astasis via altering miR-296-3p/E-cadherin ...
-
综述│Genomics:心血管疾病中的circRNA-miRNA-mRNA轴(国人佳作)
编译:KT!,编辑:景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非编码RNA(ncRNA)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编码蛋白但可以调控基因功能进而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RNA.ncRNA调控网 ...
-
苏州大学李杨欣教授团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环状RNA cPWWP2A修复缺血组织损伤
2021年3月17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李杨欣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3.493)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 ...
-
Addiction Biology:血清外泌体环状RNA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判断酒精依赖和酒精性脑损伤的程度
外泌体广泛分布于包括脑脊液在内的各种体液,可由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分泌,并可携带核酸.蛋白.脂质等多种生物组分穿透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进入外周血液,在神 ...
-
科研 | Oncogene:Lewis肺癌细胞胞外泌体中miR-21a通过靶向PDCD4加速肿瘤的生长(国人作品)
编译:Champion,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因其在癌症患者体内的积累而成为限制癌症免疫治疗效率的严重屏障,据报道,MDSCs在肺癌患者中 ...
-
天津医科&天津大学:利用血液外泌体作为载体高效靶向肿瘤共递送化药和核酸药物
近日,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康春生教授.天津大学侯信教授和赵瑾副教授合作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工程化的血液外泌体作为肿瘤靶向和有效联合治疗可行的共递送纳米系统的潜力.这种工程策略 ...
-
南通大学:鼻咽癌外泌体来源的miR-23a靶向TSGA10基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受益于影像学和放疗的发展,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尽管如此,远处转移仍然是鼻咽癌治疗失败主要原因.肿瘤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营养和细胞转移通道,在其中miRNA参与了肿瘤血 ...
-
广州医科大学:环状RNA circSATB2经外泌体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环状RNA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关于环状RNA在肺癌中的功能和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近日,来自广州医科大学蒋义国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Molecu ...
-
苏州大学: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通过释放环状RNA抑制细胞焦亡并修复肌肉缺血性损伤
骨骼肌缺血性损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日,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病研究所李杨欣教授的团队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文章,确定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UM ...
-
中国医科大学李航宇团队最新综述: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一直以来外泌体被认为是细胞代谢的废弃物而被研究人员所忽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细胞间信息物质的交换的工具所存在,尤其 ...
-
外泌体检测新平台--Aptasensor 丨福建医科大学与中科院联合开发
小囊泡,大智慧. 外泌体大小只有50-150nm,可谓小到极致--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到,不得不借助其他技术或者仪器.每种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面或内部含有特定的蛋白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比如CD63.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