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5(附音频)
相关推荐
-
外证不等于表证
<伤寒论>中常称麻黄汤证为表证,其功效谓解表,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常称桂枝汤证为外证,其功效谓解外,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 ...
-
柴胡桂枝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两半(4.5克),甘草炙,一两(3克),大枣擘,六枚[服用方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
-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下)】
接上文: 41.附子回阳治阳虚不免片面,附子是能亢进机能的药,哪个机能沉衰都好用,所以小便失禁可用,心衰也可用.单说附子回阳不全面,因为机能沉衰都见于阴证.汗出用附子是因皮肤失其收摄既脱汗,虚的厉害, ...
-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1],微呕,心下支结[2],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 ...
-
经方: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原文]桂枝(去皮) 黄芩各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 ...
-
【新提醒】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正如论坛里"人淡如莲"所说那样,<伤寒论>现存113方,无疑是散落的珍珠.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4(音频重录版)
上面两节课,我们通过三个例子,主要讲的是感冒病邪在表,包括一些合病和并病的情况.我们下面这一小节的标题就叫做:感冒并非皆表症,治疗当忌都发汗.很明显,这一节说的肯定就不只是太阳表证了.这里面有两个例子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7(附音频)
下面我们开始讲感冒这个章节里边的最后一个小节.标题叫做:"论治温补发汗疏,表证阴证阳正分":什么叫"表证阴证阳正分"呢?也就是说,前面讲的都是阳证,而现在这个,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6(附音频)
先从舌脉来看,首先,舌苔白润,说明至少从舌像来看,无热像:同时舌苔是润德,并不干,口不干,无石膏证:再看脉,脉虚数.脉浮虚而发热有汗,与<伤寒论>桂枝汤证相应:但脉数,说明有热象,不过这里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3(附音频)
我们来看感冒的第三个例子,是咱们书上第一小节的例2. 例2是相对复杂一点的,所以把它挪到最后来讲.患者是昨天受凉以后出现了鼻流清涕.喷嚏以及微恶寒的症状.初一看,这不就是简单的风寒表症吗?但是,我们还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2(附音频)
第二小节:感冒在表变匆匆,审证勿疏有合病 就是说,感冒初时多体现为表证,但它传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不要疏忽,尤其是有两个甚至三个经的合病以及并病的情况. 例3,张某,男,44岁,病案号9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1
第一篇 感冒论治. 第一小节,感冒本属外感病,治病亦当用六经. 就说感冒本来就是外感的病,我们要用六经辨证来应对. 这里面列举了三个医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初诊日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2
第二小节:感冒在表变匆匆,审证勿疏有合病 就是说,感冒初时多体现为表证,但它传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不要疏忽,尤其是有两个甚至三个经的合病以及并病的情况. 例3,张某,男,44岁,病案号9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
第一篇 感冒论治. 第一小节,感冒本属外感病,治病亦当用六经. 就说感冒本来就是外感的病,我们要用六经辨证来应对. 这里面列举了三个医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初诊日 ...
-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5年,施小建中汤正中病机] 患者男,42岁.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渴不思饮,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