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论
相关推荐
-
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书法水平很高,却为何备受批评?
导语: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幼从其父学书法,后学张芝草书,是不拘泥于古 ...
-
我的书法超过王羲之!孙过庭:吹牛你打草稿了吗?
(原标题:孙过庭<书谱>全文解析第四讲) 文︳才华有限 上一文,我们解读了<书谱>中孙过庭反驳古人"二王书法不及钟张"的观点:古人认为,二王之所以不及钟张, ...
-
潘伯鹰论“二王”
潘伯鹰 –– 中国古代的书家众多,但我们这本小书只想从王羲之.王献之--即所谓"二王"--父子说起.由于二王有无真迹流传下来至今不能论定,因之想根据书迹以论二王是很难的.不过比起张 ...
-
“二王”都看的行书铁律,全是干货,你能不看?
结体和笔法的规律. 我们先来研究行书笔法的主要特点: 1.改变楷法 首先,要区别楷书和行书的笔法. 楷书用楷法,包括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一系列法则和要求.如起笔.收笔需要逆入停顿藏锋,收锋右行稍成 ...
-
褚遂良晚年的书法神迹,这字超越了“二王”,不输欧阳询和虞世南
当代在每个城市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书法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有的恪守古代传统书法教育的原则,有的则是通过各种技巧,让你快速写出一笔好字. 其实不仅当代如此,古人也也有这种专门的书法培训班 ...
-
感遇诗三十八首 赵孟頫的行草不输二王,美不胜收!
赵孟頫书<感遇诗三十八首>
-
他的草书以“二王”为宗,兼收宋元诸家,从容淡定,三次获兰亭奖
自从中国书法兰亭奖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兰亭奖,每一届兰亭奖,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书法新秀,同时也能够看到一些书坛老手,而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坛老手,他的草书以"二王"为宗, ...
-
青春动魄 || 侃侃作品:抓二王(第425期A)
妥叔浅语: 看到他网名叫"侃侃",立即想在后面加上"而谈"两字.但是初见面的时候,却见他腼腆内敛,只是那一把二胡演奏得神采飞扬.我知道这是一个内心有丰富思想的人 ...
-
书法史上的一位“穿越者”,书法得“二王”亲授,300年来称第一
关于"穿越"之说当然是虚妄,之所以加上一个引号,也是这个愿意.在书法史上却是有这样的一位"穿越者",其书法得"二王"亲授,300年来能称第一 ...
-
虞世南行书手稿,窥透二王笔法奥秘......
唐·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传) 纸本 25.9cm×38.4cm 上海博物馆藏 <汝南公主墓志> 为墓志铭手稿 此帖无款 传为虞世南所书 亦被认为是旧摹本 全文 ...
-
“二王”不管什么时代,都是书法的中流砥柱
KnowArt|海峰行草 <画禅室随笔>数则 竖图 局部 东坡先生书,深得徐季海骨力.此为文湖州洋屿诗帖.余少时学之,今 犹能写,或微有合处耳. 米元章尝奉道君 诏,作小楷千字,欲如黄庭体 ...
-
永字八法是二王一脉相传的书法宝典,与实际不符,不是八法有错
作为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笔法,"永字八法"有很多传说.有人说"永字八法"是张旭所创,宋朱长文记有<张旭传永字八法>.但同时也有<柳八法颂> ...
-
除了二王,晋朝这8幅字您也可以看看
提起魏晋书法家,首先想到二王,这八位的草书你应该也看看. <十二月十三日帖>,草书,东晋,沈嘉. 此帖用笔沉稳,点画的起.行.收都一丝不苟.点法精妙是此作一大特色.以对点为例同,第一行&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