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
相关推荐
-
熊江梅 | 中西历史演化叙述模式比较
摘 要 提要对人类历史作出整体描述,这在中西历史叙述史上都形成了重要的传统,并因文化传统所导致的对于历史观念的差异性理解,而形成普遍史与通变史的不同叙述模式.西方普遍史叙述模式旨在揭示线性发展背后隐含 ...
-
考古启示录--中國文明起源9
都说上古史是层累而成,不真实不靠谱,我倒觉得我们的上古史肯定是有说道有沿袭的,绝不可能是无中生有,依靠考古恐怕是说不清的,还是要结合文献才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漢字學,才能理解中國历史的起源.研究黄帝时 ...
-
《史记》读本十种 | 尔雅书单11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史记>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诸多名家有关<史记>的赏析.解读.分析文章16篇,其中既有宏观上对<史记 ...
-
古代中国文明的图谱描绘
<九个汉字里的中国>,郭永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2020年最明亮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学术底色,毫无疑问应该归之于"中国文明"或"文明中国"- ...
-
一个未被西方认可的王朝,延续了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治病时,偶然从药渣中发现了甲骨文的存在.并由此发现殷墟,但由于当时技术.环境都不适合,一直到1928年才开始正式考古发掘.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十分重要, ...
-
从“王于兴师”到“百乐咸奏” 梁云《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读后
梁云<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 学界在研讨苏秉琦先生最早提出古代国家形成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以及三模式(原生型.续生型和次生型)的理论与方法时,著名学 ...
-
何驽:洪洞万安陶寺文化遗址与舜的起家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经历了四十三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条考古.文献.人类学三股证据链绳,证明距今4300~4100年间,陶寺早期都城可能为尧王族都城:距今4100~4000年中期都城可能为舜 ...
-
《史记》在中国,《史记》研究也在中国——《史记研究集成》评述
那是陈寅恪先生笔下"群趋东邻受国史"的时代.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于1934年出版<史记会注考证>一书,日本学界视为奇宝,国际汉学界给予高度评价.于是有"<史 ...
-
荐读|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摘要 神话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历史.远古的神话和后世的历史叙事在社会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用神圣叙事来证明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制度.所以,我们不能根据神话情节的虚构性来否定神话所要证明的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在此, ...
-
第1473篇 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文明探源:考古与历史的整合"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