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欧洲中世纪“人口饥荒”与同期农业发展方向性的转变

(0)

相关推荐

  • 法媒:粮食安全风暴即将席卷世界?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网站3月15日发表题为<全球粮食安全风暴即将到来>的文章,作者为塞巴斯蒂安·阿比斯.全文摘编如下: 新冠疫情大流行几个月来恶化了世界上最脆弱 ...

  • 一文概述:什么是“乌克兰大饥荒”?

    苏联解体后,围绕乌克兰1932-1933年的饥荒问题,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陷入了长时间的纷争.1998年11月26日,正值饥荒发生65周年之际,时任总统的库奇马签署命令,将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q ...

  • 谈谈中世纪的历史(九)

    鼎盛的中世纪和社会经济生活 中世纪鼎盛时期就是人口大量增长的时代.根据数据估计,公元1000年--公元1347年欧洲人口从3500万,增加到8000万.尽管确切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农业技术提高是显而易 ...

  • 北魏迁都的再思考丨操晓理

    ▼ 编者: 北魏在平城定都97年后,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搬到洛阳,古代政治中心的迁移,根本是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权.加强统治的需要.无论是政治文化改革也好,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也罢,抑或是避及柔然势力的军事 ...

  • 谈谈中世纪的历史(二十六)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 大概在1300-1350年,中世纪的温暖时期,让位于"小冰期".较冷的气候导致了农业危机,出现了第一次被称为"1315-1317年的大饥荒" ...

  • 丰功永在

    小时候,虽然不至于经常吃不饱肚子,但家里的窘境我却是深有感触的.有些道理只有在长大之后才能明白,一个家庭能够过上安稳而不愁温饱的日子,父母的付出有多么的大.所以,民间有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中国历史 ...

  • 古代百姓面对饥荒时,为何不选择捕鱼充饥?道理其实很简单

    我国古代社会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标准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地大物博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农业生产水平十分有限,农民不能过多地干预自然,因此在那时可以 ...

  • 印度人民在挨饿,粮食产能不到中国一半,为何还在大量出口粮食?

    如今,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对粮食浪费的风潮.倡导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也因此让很多人开始重视屯粮,重视饥荒这件事.事实上,屯粮这件事大可不必,因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很可靠,但认识饥荒和饥饿却很有必要.一般来说, ...

  • 鼠疫、人口与社会

    2019.11.13 昨晚北京发布消息确诊两例鼠疫患者,相信官方已经做了很妥善地处理和控制.虽然鼠疫本身是甲类传染病,即传染病之首,但是以今天预防医学的发展和救治技术的进步,也不会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造 ...

  • 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的致命难题,袁隆平是如何解决?

    据权威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全球首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