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40种人生智慧
1、行善才能心安 2、思路决定出路 3、细节决定成败 4、直面人生的不完美
5、人生要做减法 6、读书能改变气质 7、感恩是福 8、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认真
9、成功需要三种品质 10、做一个好人,才可担当大任 11、修身从安抚好身边人开始
12、怎样才是君子 13、格局第一 14、为人处事要“内方外圆” 15、人贵在有恒心
16、奋斗并快乐着 17、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 18、要有一颗纯粹淡然的心
19、做事不疏忽,待人要诚实 20、读书要读成自己的 21、天下事皆成于一个专字
22、想好了就去做,不要迟疑 23、什么也架不住天天干 24、不要随便欠人情
25、让孩子多干活 2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7、每逢大事有静气 28、老练就是稳当
29、人得跟自己较劲 30、最大的财富是自身实力的提升 31、年轻时必须奋斗
32、放下你的自尊 33、人要有所寄托 34、不要做愤青
35、警惕自己无意中的助纣为虐 36、不要随便答应帮别人的忙 37、人生的路贵在平稳
38、成功没有标准,遵从内心前行 39、谨慎与勤奋,人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40、人生最高的追求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
考察曾国藩的一生,基本达到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最高追求,虽然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存在争论,却已堪称圆满。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和珍视。
以下摘录,皆精选自多达30本、厚达25000页的《曾国藩全集》。
1、行善才能心安
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十一月廿三日与诸弟书
大意:祸福由天主宰,善恶则由人主宰。由天主宰的没有办法,只能顺从;由人主宰的,则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坚持一天是一天。
人生启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事,是要“听其在天”的。但为善还是作恶,是人自己就能决定的,是“尽其在我”的落脚点。善恶是人世间的一大主题。其中很多纠结。
有人抱怨,好人不长命,祸害遗万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也有人说,很多乞丐其实都是骗人的。网上还经常爆料一些慈善机构的黑幕。但我们还是应当坚定这颗善良的心,怀着善念,多行善事。如此则心安,心安则是最大的福气。
2、思路决定出路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家书》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只要是办大事,就以见识为主,以才华为辅;只要是成大事,就人的谋划因素占一半,天意的因素占一半。
人生启示:后半句就甭解释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前半句貌似也平常,办大事当然要有才识,要能干、会干。但要注意的是,曾国藩强调“识”是主要的。识就是思想、思路。
这是因为,思路是行动的方向,方向错了,努力越多偏离目的地越远。所以做事之前,好好想想,想清楚再去做,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3、细节决定成败
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曾文正公全集》【四】批牍卷四同治六年丁卯岁四月起,金陵督辕
大意:自古有才能的人,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根源就在“疏密”二字上。
人生启示:疏就是疏忽大意,密就是周密严谨,事之成败往往取决于此。
4、直面人生的不完美
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
大意:君子所固守的是残缺而不敢求完满。小人则时时求完满,而完满实现了,耻辱和不吉也就跟着来了。
人生启示:人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就会疲惫不堪,容易求全责备、苛责于人,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说到底还是没有明白一切本就不完美、不完美才有前进发展的动力的道理。随着阅历的增长,才会慢慢化解心中的完美情结。
然后你会发现,世间几乎没有上帝的宠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要直面人生的不完美,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少了纠结,多了盼头。
5、人生要做减法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大意:要求得事业的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在一个专字。俗话说“技艺多了不养身”就是在说不专的弊处。我挖的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就是犯了不专的过错。
人生启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里,我们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学点东西的,因为他的人生还没有定型,他的兴趣点、兴奋点、擅长点都还没有定数,这时把网撒得大一点,在未来的人生中他选择的面会宽一点。
这个阶段里,人生是在做加法。三十岁应当是一个分水岭,这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一生的职业和奋斗的方向,不能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蛮干了。这时,你就要做减法了。
6、读书能改变气质
读书可变化气质。——《曾国藩家书》同治元年四月廿四日与纪泽纪鸿书
大意:书读多了,日积月累,可以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气场更足。
人生启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这个气质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这取决于读什么书。今天的读物太多元化了。
有调查说,今天的大学生读物排行榜前十位,几乎都是什么魔幻小说之类的书。读这样的书会培养怎样的气质,就难说了。
7、感恩是福
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省克
大意:人如果能常常怀着愧对他人的心,便等于有了承载多福的容器、进入德性的大门。
人生启示:人怀愧对之意,则必有感恩之心。有感恩之心,则必然对人谦恭有礼、尽心效力。这种处世的态度,体现了一种高明的德行修养,有利于获得他人的投桃报李,赢得信任与帮助。
多想一下别人对自己的爱与帮助,怀着这颗感恩之心,有助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决断,而且冥冥中会有一种力量托着你。感恩是福,其真谛即在于此。
8、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认真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曾文正公全集》【七】文集卷四国朝先正事略序
大意:为学的最初贵在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然后贵在有勇猛精进的进取之心,最后贵在有永远牢固保持的能力。
人生启示:人生第一阶段里,心智幼稚、学识浅薄、人脉稀缺,是小角色、小人物、弱者,这时贵在立志,不甘居人下,做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经过前期的立志、奋斗、积累;
进入人生第二个阶段,此时心智成熟、世事洞明、掌握的人脉、钱、权等资源丰富,应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放开手脚,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第三个阶段里,要持盈保泰,保持好前面取得的成果,坚持笑到最后,而不能有骄气、暮气,不能虎头蛇尾,甚至崩盘。
9、成功需要三种品质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
大意: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居下流,有见识就能知道学问无尽而时刻不敢满足,有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人生启示:不光读书,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这三种品质: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才不会甘于平庸,有识才能具备做事的本领,有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把事情最后干成。三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10、做一个好人,才可担当大任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到处人皆敬重。——《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与诸弟书
大意:不贪财,不失信,不自以为了不起,能做到这三点,走到哪都会得到众人的敬重。
人生启示:长期以来,很多人的人生经验是:贪财得利,失信无害,吹牛唬人。但这样的人有几个做成大事的?就算坐到了做大事的位子上又有几个坐稳的?古往今来,就算有也是极少数。
所以,我们谈成功,就要有这种见识和眼光;我们谈修养,先要从“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这三点上下功夫,得被人提及时说:哦,这人还行,是个好人。
11、修身从安抚好身边人开始
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大意:自古以来就没有与周围人或组织为仇的圣贤。
人生启示:修养的目的无非和谐二字。内在的,身心和谐;外在的,与人和谐、与天地万物和谐。
这种外在的和谐自然是从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乡亲开始。你若是与自己的家人、乡亲都弄得跟仇人似的,连他们都“安”不了,还谈什么“安天下”?
12、怎样才是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家书》咸丰六年九月廿九日与纪鸿书
大意:勤奋节俭自我约束,任劳任怨吃得了苦,处于这种境况中仍觉得快乐,也能够遵守世间的规则,这样的人是君子。
人生启示:勤奋、节俭、自制,能够苦中作乐、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体味到乐趣,明白并尊重社会人生的种种规则而不感觉被拘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和境遇里,都能这样一以贯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这样的人称得上是君子,君子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13、格局第一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家书》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远大的规划和细节的落实,这两点缺一不可。
人生启示:格局即眼界、胸怀、志向的大与小,这是成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还要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好大的规划与设计,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落实出来,这是成功的保证。
有了这两点,想不成功都难。曾国藩的伟大人生功绩,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和说明。
14、为人处事要“内方外圆”
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曾国藩家书》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我肚子里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从来都是藏着,永远不表露出来。
人生启示:曾国藩同样对于很多官场风气也深恶痛绝,但“势之所处,求退不能”,面上还是要随大溜,一个不字也不讲。这就是内方而外圆。
内方,才能留住自我,有自己的主见,实现自我价值;外圆,才能在为人处事上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两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我和主见的人,难成大事;事上的磨练,则可以打磨自己的性情,使之更加圆融浑厚。
15、人贵在有恒心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人如果没有恒心,将终生一事无成。
人生启示:凡事皆有周期。比如人的生长,从孕育、出生,到学吃饭、说话、走路,直到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至少需要几年的周期。道理谁都明白,可现实里,很多事都半途而废,为什么呢?
无非三种情况:一是遇到坎了,感觉过不去了;二是干腻歪了,觉得越做越没劲了,于是见异思迁;三是发现之前的规划和选择有问题,必须做方向调整。
总的来讲,有恒更接近真理和成功。有恒的道路上必然有各种坎、各种“敌人”,有的要强攻,有的要等待,但总归是过一个坎,人才能更强大一些。
16、奋斗并快乐着
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曾国藩家书》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做事之外,胸中还要有豁达冲和之气。两者兼顾,就能虽然勤奋做事但是心境恬淡,这其中最有意味。
人生启示:这确实是一种极有意味的感觉:在繁杂、劳累的工作中,怀着一种淡淡的愉悦。对此,曾国藩还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苦苦支撑,又怀一派春天般的生机,用央视名嘴白岩松的话说,就是“痛,并快乐着”。人生大抵如此,要学会欣赏其中的美感。做不到,不是人生本就是苦,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17、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家书》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好男儿立于世间,必须有一股倔强之气。
人生启示: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罗夫的一句名言。偏执者必然倔强,倔强有两层意思:一是主见,我认我的理,别人怎么说,我不管;二是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毫无疑问,成功的确需要这两样品质。但要注意,倔强不是好勇斗狠,那是方向错了。曾国藩所说的倔强,显然是以一身正气为基础。
18、要有一颗纯粹淡然的心
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问学
大意:心中清楚明白却又似乎不着痕迹,事情来了只管顺应,事情没来也不去想它,当时不杂乱,过去了也不留恋,这就是虚,这就是诚。
人生启示:《呻吟语》把这种心境比作照镜子,照时纤毫俱清,不照时空明无着。我看,这就是一个孩子的心境。
小孩子会专心地用积木垒起一座城堡,你若把它碰倒,他会大哭,稍后则会忘得一干二净,并在另一个游戏里开心大笑。
其实,用佛家的话来说,这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做好手里的事,其它的交给时间,心境不受其扰,才能既活得自在,又能有一番成就。
19、做事不疏忽,待人要诚实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曾文正公全集》【五】书札卷六与鲍春霆
大意:做事要能敬,待人要能恕。敬就是小心翼翼,事无巨细全都不敢疏忽;恕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功劳不独占,过错不推诿。
常常记住这两个字,就能长期担当大任,福气享用不尽。
人生启示:做事要较真,待人不能较真。一个敬字,一个恕字,道理平实简单,以一个平常心坚持做好,就会有一个顺利、顺心的职业生涯。
但很多人都在这两个字上出了问题。层次低一点的问题出在敬字上,做事潜不下心,吃不了辛苦,敷衍应付;层次高一点的做事能力很强,很多还是管理人员,但却在恕字上出了问题;因为过于看重与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抢功邀功、文过饰非;这样可能取悦领导一时,但在公司里会逐渐孤立自己,并最终失去领导的信任。
20、读书要读成自己的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大意:如果读书不读到心里、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修养,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就算能写文章能作诗,自认为博学高雅,也只能算识字的放猪的猪倌!
人生启示:读书体贴到身上去,就要真正的消化吸收,使书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人文情怀、内在修养,并切实地改进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否则,就不过是附庸风雅,充充门面。怎么样才能体贴到身上去呢?就是曾子说的“日三省吾身”,要每天对照书上反省。这修炼的,是知行合一的工夫。
21、天下事皆成于一个专字
凡事皆贵专。——《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大意:不管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就是专一和专注。
人生启示:专一,持续地深挖下去,才容易精;专注,才易于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不成事。譬如,你不盯住一个老师,就学不来真东西;交友太滥,就不会有知己;为学事业要是已经有所专宗了,然后涉猎些相关的方面,这也不错,但要是没有自己的专长,见异思迁,今天弄这个,明天弄那个,就完蛋了……人生种种事,莫不如此。
22、想好了就去做,不要迟疑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
大意:只要仁义之心一发,就要一鼓作气,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一旦有所迟疑,就会生出顾虑,进而生出权衡利弊的私心。
人生启示:想到一个好主意,或者有了一个好的念头,那就乘着这股心气努力去做。不用想那么多。想得太多,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夜里想出千条路,明早依然卖豆腐,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当断则断,世间哪有百分百有把握的事啊!《傅雷家书》里就讲,不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了才去做,那样就晚了。有百分之七十的条件成熟,就可以了。况且很多条件,是在做之中才逐渐具备的。
23、什么也架不住天天干
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与诸弟书
大意:一步步往前走,一天天不停止,就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不要老是计算还有多远,而只知道发愁焦虑郁闷。
人生启示:曾国藩还讲过,“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你只要天天做,就像种树或者养小动物一样,你自己天天瞅着可能觉不出什么来,而实际它在一天天的生长。
一天天的累积,时间长了变化是很惊人的,想想中国过去100年,经历了怎样的天翻地覆吧!而天天计算路还有多远的人,说到底是心还没踏实下来,心踏实的人,没工夫和心情去计算。
24、不要随便欠人情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曾国藩家书》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与诸弟书
大意:能够得到却不合乎道义的东西,不要轻易接受。
人生启示:为什么呢?因为“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不知道需要为对方做什么之前,千万不要随便欠人情。
有些人情是一种培养感情的方式,你来我往渐渐热络,但有些却是陷阱,千万要看清,特别是那些来路不明或者过大的人情。
25、让孩子多干活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家书》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与诸弟书
大意:子孙后代们除了读书,能够让他们学会打扫房间、擦桌椅板凳、收拾粪便、除草,也是非常好的事,千万不要觉得这样没面子而不去做。
人生启示:少年时的劳动是非常有益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既培养了责任意识,又能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恩格斯说,劳动使猿进化成人,在劳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成长。佛家说,担水劈柴俱是坐禅,让孩子多干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
2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文人不可无手抄夹带小本。——《曾国藩家书》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大意:文化人不能没有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人生启示:千头万绪的事,有的可能放手就忘记,必须随手记下。曾国藩强调手勤、手到,其重点就是随手做笔记。这还有助于将做事的计划明晰化、条理化,并保证尽快落实,不耽误后面的事,提高效率和成效。
27、每逢大事有静气
军事变幻无常,每当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曾国藩家书》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军事本就是变幻无常的,越是到了危急紧张的时刻,越是要心静神定,不可急于决策行动而乱了方寸阵脚。
人生启示:危险灾难来临之际,要提醒自己冷静,哪怕只有一秒钟,要脑子飞转,想一个大致的处理方案。不能本能地东跑西撞,乱了方寸,要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样才能不使危机失控,使混乱得到遏制而回归有序。
曾国藩还说:危中有机,对危机要一面应对,一面发现和把握机会,做到转败为胜。机会无时无处不在,具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是打不倒的。
28、老练就是稳当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打仗最讲究不慌不忙,一开始必须求稳当,然后才可以求灵活变化;办事之时要悄无声息,既要精准恰当,又要直截了当。
人生启示:“稳”字,曾国藩讲过很多,其实就是一个“隐”字,有隐蔽、隐藏、低调之意,所以人们才将这样的人称赞为“稳重”。
高手常常隐在幕后,猎手总是藏在隐蔽处。此外,也不要好高骛远,先保证做好基本的,后面就算做不成大事至少不会出大纰漏;如果能做成大事,则必以前面的稳当为基础,根基不稳就一定立不住。曾国藩行军打仗好用笨法子死守,然后再图进攻,就是求一个稳当,结果建立了不世之功业。
29、人得跟自己较劲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大意:刚强坚毅的气概绝不可以没有。
人生启示:这个强毅之气,就是老子所说的“自胜者强”,即自我控制的能力。人的天性中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即人性的弱点,比如好逸恶劳、自私、虚荣、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好色、贪、嗔、痴、慢、疑等,人要学着控制它们。
办法,就是克制,跟这些弱点对着干。旧习性的去除,新习性的养成,都是这么来的。
30、最大的财富是自身实力的提升
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日记
大意:天下之事,能够做大做强且维持长久的,没有一件不是从艰苦中奋斗得来的。
人生启示:这是因为,艰苦奋斗的过程,培养、锻造出了奋斗者的素质和能力。凭借这种能力,退可以守住已经打拼出的事业,进可以以此为基础开拓更大的事业。
否则,就只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他没有这份素质能能力,守不住基业,更别提开拓进取。所以,人不能怕苦而不肯奋斗,要将这看作对自己的磨练。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所有吃的苦,都是值得的;吃苦的过程,也是必须的。
31、年轻时必须奋斗
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治家
大意:年轻时辛苦而老了安逸是可以的,年轻时安逸而老了辛苦那就是苦难了。
人生启示:曾国藩曾说:有福不可尽享。一个人年轻时因为父辈的福荫,或者因为幸运,而拥有财富、权力、地位,明智者会珍惜,节俭地消受这一切;无知者则会及时行乐、花天酒地,肆无忌惮,甚至为非作歹,这样会把人生的福分挥霍干净,晚年可能就不好过了。
所以,人生要有规划,有全局观和远虑,时不时想象一下自己的晚年,站在人生的末尾审视当下的状态。
32、放下你的自尊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曾国藩箴言》处世
大意:自尊心越大,器量越小。
人生启示:真正有修养和本事的人,往往都是低调、谦和、平易。次之的人物,虽然成功,却需要用一些成功的标签来装饰自己,世上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如此。
最次的人物,是没什么真能耐,却要摆出一幅臭架子,生怕你小看了他一样。所以,自尊的本质是不够自信,不够自信的人器量当然太小。
学会放下自尊,并不是不要脸皮,而是在放开我执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信,打开自己的器量。
33、人要有所寄托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曾国藩箴言》修养
大意:人的精神不可以没有寄托。
人生启示:生命不能承受的轻就是空虚、无聊。有个词叫百无聊赖,干什么都没劲,这比很多生活重担更难以承受。年轻人一般要为生活而奔忙,婚姻、事业、情感、子女,千头万绪,每天难得清闲,谈不上精神无所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方面都顺溜了,有房、有车、事业稳定、孩子出去上学了,这时便常会有中年危机,无非是精神没了寄托。
所要人要未雨绸缪,尽早为自己培养个爱好,只要不违法背德都可以,当然越有格调越好。最好,这个爱好还能增加你的修养。
34、不要做愤青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箴言》为官
大意:才华高文章写得好,能够好好利用完全可以成名,运用不当就很可能带来灾祸。
人生启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完美的政治,没有完全公平的社会,那些正直、敏感、理想主义的青年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可厚非,但不要做无知者无畏的事。
孔子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用我,我就好好地干一番;你不用我,我就躲在一边图个清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实做事,少发牢骚,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35、警惕自己无意中的助纣为虐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尖酸刻薄的话最容易传播,反而是正经的好话没人在意,由此可见世道的险恶寡义了。
人生启示:俗话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万里,这是人性的弱点聚合成的社会弱点。在这样的社会心理下,以艳照门为极端代表,各类负面的资讯带动起全民式的狂欢。网络时代空前加剧了这个情况,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我们要警惕,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助纣为虐,这是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的责任。你好,他才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6、不要随便答应帮别人的忙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别人有求于我,如果我办不到,就直接告诉人家。千万不要答应的顺溜却不办事,那是耽误别人的事。
人生启示: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虚荣心,明明没把握的事,却不愿意说办不了,心里存几分能办成的侥幸,结果一伸手就不行,却不好意思认栽,几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人家上门来要结果了,才发现什么也没办,把人家的事给耽误了。
这样很容易得罪人,在别人那里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非常不利于处世为人和上升发展,也是自己修养不足的体现,所以尤其要警惕、谨慎。
37、人生的路贵在平稳
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平稳”这两个字最值得玩味,天下的事,只有平才能稳。走险招也有所成就的,最终不会稳当,所以君子行事平易。
人生启示:谁也不能说一辈子只做一种职业,只过一种生活,但在必要的改变时,就像开车要转一个弯进入另一条道,这个弯不要转得太急、太锐,平稳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是很必要,那就一直往前开吧,条条大道通罗马,终点可能一样美好。起码已经试探过的路,已经能多少看得到未来,结果至少不会太差。
38、成功没有标准,遵从内心前行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清心寡欲、淡泊从容的人,就有了德的基础;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勤奋的人,就有了建立事业的根本。自古的圣贤没有一个是富贵的,古来的豪杰没有一个是放逸而贪图享乐的。
人生启示:曾国藩强调圣贤都没有富贵的,高尚的道德定然是出自淡泊的情怀与清贫的生活。而那些建立丰功伟绩的豪杰之士没有吃喝玩乐的,都得经历千辛万苦。林语堂讲人生有三个大骗子:名、利、权力。
这三个大骗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成功。它骗着人们在短暂的人生里碌碌终日、赴汤蹈火、文山会海、皓首穷经、机关算尽……最后死而后已。成功的荣耀与满足背后,失去的可能同样多吧。
所以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审视成功,依循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前行。这样的人生,或许不符合通常对成功的定义,却一定是无悔的。
39、谨慎与勤奋,人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谨慎能够远离灾祸,勤奋能够摆脱贫困。
人生启示:凡事小心谨慎就能保平安,勤奋一点点,经济条件就不会太差,坚持这两点,这一辈子下来,至少是不好不坏。还是曾国藩的那句话,做人做事先求稳当,再求进阶。
40、人生最高的追求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曾国藩格言集锦》
大意:情感泛滥者只能受制于男女之情,害怕失去的人只能屈从于富贵。
人生启示:有句影视对白说: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无非两种,要么为钱,要么为情。道家文化,对此颇多反思,他们说: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摆脱了恩爱与富贵的牵制,就是了无牵挂的逍遥游。
人的一切追求,说到底都是欲望的鼓动,摆脱了欲望的摆布,就是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