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二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把这一章读三遍,你就会明白,老子在这一章里说的四层意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常德。这个常德,是大道赋予人的“自性”,人不失“自性”,常德也不会失。

所以,老子说,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

先是常德不离于人,再是常德不会改变(忒,改变),然后是常德充满于人。

2、人有常德,会有三种状态:

归于婴儿,归于无极,归于朴。

婴儿状,无知无欲,与大道合;

无极状,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此三者为无极,三者混合为一,就是道,人活在尘世里,不见其色,不闻其声,不知其形,如此状态,即为无极状;

归朴,朴者为真,人之为人,因为尘世,全都失了真,归朴,即回归为人的真,为人之真,就是“自性”,就是“自性”里的道。

3、人如何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

知其雄,守其雌:雌为德,雄,喻人之智慧与能力,有智慧,但守德,就可以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白,分明,清明,什么都知;黑,喻浑然状。人因智慧而言、行、意有为之明,保持浑然状,将可以变有为为无为。

知其荣,守其辱:荣,名利、尊贤、富贵;辱,低下,卑微。人因智慧虽知有名利、尊贤之荣,但应信守卑下。

老子观人象,看到人在这三个方面被自己迷惑,知雄不守雌,为白不守黑,争荣不守辱。再从这三个方面重新做人,就可以让常德再返其身,所以叫复归。

4、常德之人有三为:

为谿,为式,为谷。谿者,低洼之地,能容万物,在众人之中,居低下之地,接纳一切。式,模式,规范,常德之人,应为众人楷模。谷,博大、宽广、虚空,常德之人,具有深谷一般的胸怀,可包容一切。

此三为,是常德之行,是常德之体现,是常德之象。

最后,以圣人为喻,述说常德三为之效。老子在其《道德经》里,以圣人作为行道之理想者,所表达的是行道之效。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朴,道之真;散,离散,道赋予人的“自性”之真善,由于人的离道之行,渐渐散失;器,器物,“自性”之真善散失之后的人,其生存就像器物一样,如缸如瓮,只有盛物之用,如刀如斧,只有砍伐之用;用,因,之,指代前面三为和朴散,意思是说,圣人因为为谿、为式、为谷,而不为器;官,不恃雄强,不依智慧,不称荣耀,虚心处下,信守真善,民以之为长者;长,不自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故能成为万物之首;圣人信守真朴,故能成为民之尊者长者。大制,喻有道之人,其身心有道,有象,而真朴之常德与人的之象,从来不会被分割开来;也喻有道之社会或时代,社会形态,与其坚守之大道,不被分割。

圣人因为有三为,真善不离散,所以,民以之为尊为长,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和时代,是不会与真善之道分离的。

不管是人,还是时代,或社会,有道,即治;人也如此,有道之人,身心和谐,自在而清静。道象分离,人不成其为人,社会昏暗离乱。

(0)

相关推荐

  • 鲲读《道德经》| 贰捌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 ...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这一章节,老子讲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仔细想来,很少能够做到,能够做到的人如果没有对应的心性是容易走另外一种极端的,而心性行为合一做到如此所说的,的确是大家,并且难得. ...

  • 道德经日课028丨所有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的人都会成功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2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代表事物的刚强,雌则代表事物的柔弱.人们都知刚强的好处,而不知柔弱的好处.老子的哲学,就是强调柔弱好处的学说.唐玄宗的解释则有他独特的见解 ...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常德归朴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 ...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品读述杂【28】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品读述杂【28】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八 常德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樸. 樸散 ...

  •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无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老子以水作为物象,述说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