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娃娃:俏格格该被召回的还有承诺过的“还原真实的清朝格格”
后台有人点了,我还跟进吃瓜,就已经在朋友圈看到了铺天盖地的通稿《故宫娃娃火了却被下架 网友得知真相后却想点赞》、《“故宫娃娃”火了却被召回 网友点赞这种严谨态度》……我大概真的不是网友!
文 | 春梅狐狸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授权)
先说一下事情,就是故宫出了一个关节能动的娃娃,卖得据说不错,虽然就被人发现素体抄袭,就是娃娃的四肢身体部分与日本品牌azone所出的极为相似,以至于被紧急召回。


▲
故宫淘宝的俏格格娃娃

▲
AZONE品牌素体
在那几篇我觉得是非尴尬的文章里,引用了一些网友的评论,质疑娃娃的身体怎么会有版权问题。这个质疑放一些路人身上估计就没事,但是对于养娃的人来说,差别很大,而且azone的娃娃风格也极为独特,相信不玩娃娃的人也见过。

▲
如今微博搜“azone”的热门微博


▲
Azone娃娃
但是故宫淘宝随后的声明了,表述了娃娃的关节体在中国拥有专利的。我手贱去搜了一下,是一个名叫武锡龙的个人在2014年注册的实用新型专利。于是问题又变成了,中国人抢注专利,变盗版为正版?(而且如果真的做得近似一模一样的话,很有可能是倒模了)

▲
故宫淘宝的声明

▲
这则专利
此外,也有一些娃圈的人质疑,故宫淘宝写的“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五官印象,设计成此款乌发杏眼,宽额小嘴的中国娃娃”在风格上与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小布娃娃(blythe)相似,而小布是可以换azone体的。这部分就个人有个人的界定了。

▲
淘宝故宫的产品说明

▲
俏格格娃娃


▲
小布
如今,淘宝故宫对此的回应是停售退款状态,其实算是正常且必须的态度,一些通稿里表示网友点赞就显得有些尴尬。把正常的补救措施拔高到了值得赞扬的高度,令人有一种魔幻的错觉。
从豆瓣的一些评论里看,大家对于故宫淘宝又双叒叕出清宫文创表现出了不满。但是在前面截图过的那段不长的介绍里,提到了会有其他朝代陆续推出,并且自称本次是“工艺允许的基础上努力还原真实的清朝格格形象”,这点我就很不认同了。

首先,格格的部分就说得不对,旗人女子叫格格很常见,王公贵胄的女儿叫格格也有所区分,主要是加前缀用以区分级别。(这部分大概需要精通满语的人来回答了)
其次就是真实的清代格格形象了,这分明就是一个清宫剧形象呀!而且这也不是故宫淘宝第一次出这类形象了,为何几次出得差不多的形象,这次就突然拔高了,还是一直大家都是自己自以为的?

▲
俏格格娃娃



▲
故宫淘宝的以往商品
本期最值得肯定的是娃娃穿着了“衬衣”,并且出现了这个名词,搭配的也是裤子而不是裙子。


▲
号主所在的地区有非常有名的婚嫁习俗
比较费解的应该是,清宫娃娃为何里面搭配的是肚兜和交领中衣???


▲
俏格格娃娃
不过娃娃所穿的衬衣比较好判断,因为立领窄身宽边的风格,十分符合清朝末期的风格。

▲
清光绪 明黄色缎绣栀子花蝶夹衬衣
而稍早一些的流行,还是无领宽袖的风格。

▲
清光绪 明黄色缎绣葡萄蝴蝶纹衬衣
那件窄身的衬衣,显得很特别,被认为受到了崇洋风尚的影响。而那些宽深华丽的衬衣,则是汉人的影响。其实窄身那件的确非常特殊,因为从老照片判断,这种极窄的并不十分流行。

▲
1904年容龄与时任日本驻北京公使的内田康哉之妻内田政子的合影。

▲
1904年出版《满洲人与俄国人》中照片
(衬衣部分更多科普见:《衬衣:被清宫剧忽略的娘娘“爆款”(更正版)》《衬衣:于正告诉我们,存多少张文物图在硬盘都没用!| 剧说服饰史》)
娃衣的问题是在扣子的分布上,采用了淘宝旗袍常见的做法,而不是文物的做法。

▲
俏格格娃娃

▲
清光绪 明黄色缎绣栀子花蝶夹衬衣

▲
淘宝旗袍
这部分当然可以说成受到了娃衣的工艺限制,但是脑袋的问题显然更明显,配套里可以做出的两个造型都明显来自于清宫剧的设计。

▲
俏格格娃娃


▲
《步步惊心》剧照
先说当时的两把头的确是这种比较小的样式,应该使用真发或混合假发梳成的,也出现了用缎面之类的材质,但是体量不大,且形状与娃娃的差异还是不小的(说看不出区别的,那我无能为力的)。

▲
1904年出版《满洲人与俄国人》中照片

▲
1903年慈禧照片
更早一些的两把头的样式会更靠近娃娃这种细棍的样子,但是注意,就会与服饰的年代不符了。但是还是列出来,给大家一下和娃娃两把头的区别。

▲
清道光 孝慎成皇后观莲图轴

▲
清同治 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轴


▲
《如懿传》
也可以看出上面的花卉装饰与娃娃机清宫剧是不同,不对称原则是我们之前说过很多次了,这偏偏也是清宫剧最容易犯的错。

▲
俏格格娃娃

▲
《步步惊情》

▲
《还珠格格》
甚至于花卉不是必须的,显然一些珠翠更值得佩戴。簪花的习俗之前在《戴花的男人们:明代男子的簪花癖好 | 旁听服饰史》里有提过,它有一定的特定时令寓意。

▲
慈安

▲
慈禧
这些时候,燕尾也没有被装点在旗人女子的脑袋上,燕尾很长时间都是汉人女子的标配,直到临近清末才被旗人女子采用,其形式也并非娃娃里的样子,而娃娃那种辫子的样子也显然是从电视剧里来的。

▲
俏格格娃娃

(两把头部分更多科普见:《两把头/大拉翅:这么多年你看的应该是假的清宫剧 | 经典旧文》《宫斗都蔓延到旗头上了…多读书是好事,清宫戏为啥学不会? | 热点旧文》)
而这个娃娃浑身上下最奇怪的其实是那个小扫把式的刘海了,我看的清宫剧不多故宫淘宝别忽悠我啊,我不记得哪部热播清宫剧有这么设定了。这是要赶在清宫剧之前发明这个新组合了么?

▲
俏格格娃娃
要说影视剧造型师为了在造型上帮助演员塑造人物,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两把头加刘海以及加辫子让演员看起来更接近“少女”已经够令我吃惊了。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宫锁连城》
如今这个娃娃是把清宫剧和《橘子红了》扯到了一起了么?不管如何,我们之前介绍过这种刘海的确有过一段流行期,主要区别在于两点:1,时间上是民国,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2,样式上并没有像如今表现出来如此刻板。


▲
1926年《良友》

▲
如今一些中式婚礼中的造型
(刘海部分更多科普见:《小扫把刘海:究竟老土在哪里? | 经典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