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聊聊德国最后的战略轰炸机计划

之前呢,我们聊了聊关于德国最早的战略轰炸机计划,也就是“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和该项目中远程(重型)轰炸机“容克斯”Ju 89和“多尼尔”Do 19的那些事。那么今天呢,咱就聊一聊德国在那之后,关于战略轰炸机的发展。

从左至右依次为阿尔贝特·凯塞林、恩斯特·乌德特和艾尔哈德·米尔希

1936年6月3日,德国空军参谋长瓦尔特·韦佛(Walther Wever),因驾驶一架未经飞行前检查的“亨舍尔”He 70客机死亡(事故的原因为固定副翼的安全销未被拆除)后。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立刻任命阿尔贝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接替韦佛的职务。另外,任命恩斯特·乌德特(Ernst Udet)担任“帝国空军技术部”(Technisches Amt)部长,并让“帝国航空部”(RLM)的艾尔哈德·米尔希(Erhard Milch)配合他展开工作。

“容克斯”Ju 87俯冲轰炸机和“梅塞施米特”Me-109战斗机的生产线

因为凯塞林是陆军出身(1933年10月才从陆军转到空军),所以在他印象里空军的定位,应该是一种负责“提供战术支援,辅助陆军行动”的兵种。而乌德特,则是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对俯冲轰炸情有独钟。米尔希也认为,德国在钢材、铜、铝、橡胶、石油这些重要资源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支持重型轰炸机的制造。另外,戈林曾说过:“希特勒不会过问那些轰炸机有多大,他只会在乎有多少架!”

生产线上的“容克斯”Ju 90运输/客机,像这种四发“大飞机”,只制造了18架

在这种背景之下,凯塞林、乌德特和米尔希三人一致认为,德国空军在使用双发轰炸机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战略轰炸(他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与德国发生战争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法国这些国家),没有必要去浪费资源,生产费时费力的大型轰炸机(德国工业必须花费两架中型轰炸机的资源和时间,才能生产一架重型轰炸机),去生产轻型(单发)、中型(双发)轰炸机,是迅速恢复德国空军的最好的办法。就这样,他们改变了德国空军的发展方向。

时间未知,一架准备进入俯冲轰炸攻击路线的“亨克尔”He 177轰炸机

1937年4月29日,戈林在综合了凯塞林、乌德特和米尔希的建议后,同意取消“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并开始大力发展那些执行战术轰炸(对敌方各种军事目标实施打击)时所需的轻型、中型轰炸机(例如“亨克尔”He 111、“容克斯”Ju 87、“多尼尔”Do 17等)。在这段时间里,还曾出现过一个及其荒唐的事情,那就是凯塞林和乌德特,将原本属于战略轰炸机的“亨克尔”He 177(韦佛1936年提出的“轰炸机A”项目之结果),硬生生的发展成一种俯冲轰炸机。要知道“亨克尔”He 177的翼展,达到了30米,虽然这个尺寸完全可以装下四台发动机,但为了达到俯冲轰炸之需求,最后只布置了两台发动机。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空军缺乏战略打击能力的缺陷,就已经显露出少许迹象(1938年的苏台德危机),但并未引起德军的重视。到1939年夏天战争爆发前夕,德国空军拥有11支装备“亨克尔”He 111或“多尼尔”Do 17的轰炸机联队(共1191架),4支装备有“容克斯”Ju 87俯冲轰炸机大队(共361架)。

1939年,正在波兰上空的飞行的“容克斯”Ju 87俯冲轰炸机编队

1940年夏天,正在法国上空飞行的“多尼尔”Do 17轻型轰炸机

不列颠空战期间,英国伦敦上空的“亨克尔”He 111轰炸机编队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最初的九个月内,德国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横扫欧洲,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优势。但这一局面却在1940年7月被中止,原因就是爆发了“不列颠空战”(或称英伦空战)。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内(7月10日至10月31日),德国空军损失了1977架各型作战飞机和4245名机组成员。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毕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时德国空军别说逼迫英国政府投降或者合作了,就连制空权都没有夺取。另外,飞机和人员的损失,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在“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前根本无法无法完全恢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德国空军没有战略轰炸的能力。

遭到战略轰炸的德国城市科隆(拍摄于1942年6月9日)

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参战,盟军对德国本土战略轰炸猛烈程度加剧之时,戈林开始为德国空军缺乏重型轰炸机而感到遗憾,并开始诅咒战争爆发前告诉他轻型、中型轰炸机优于重型轰炸机的凯塞林、乌德特和米尔希等人。他曾对三人说过这么一句略带酸味的话:“好吧,对方那些在你们嘴里堪称劣质的重型轰炸机,在彻底摧毁德国方面,做得真是非常的出色啊!”

从左至右依次为“福克-沃尔夫”Ta 400、“亨克尔”He 277和“容克斯”Ju 390

1942年5月12日,一个名为“美国轰炸机”(Amerikabomber)的项目,被送到了戈林的办公室内。这个项目开始制定于1938年,完成于1942年4月27日,目的是开发一种能从德国本土出发,飞越大西洋去轰炸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机。其实在这一项目出现之前,德国国内几家主要的飞机制造商,就从来没有停下对大型运输机、远程侦察机、中型轰炸机的改造(指将运输机或侦察机,变成重型轰炸机)或升级工作,只不过由于重心都放在那些轻型、中型轰炸机上,所以进展都异常缓慢。当“美国轰炸机”项目出现后,这些改造或升级工作的速度加快了。

“梅塞施米特”Me 264 V1原型机三视图

参加“美国轰炸机”项目的机型有“梅塞施米特”Me 264、“容克斯”Ju 390、“亨克尔”He 277和“福克-沃尔夫”Ta 400。在这四种机型中,因为“亨克尔”He 277和“福克-沃尔夫”Ta 400直到战争结束时,都处于图纸阶段(甚至连风洞模型都没有),所有公开的数据都是推测的。而“容克斯”Ju 390,又是“容克斯”Ju 290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放大版),所以它们仨就不在此进行赘述了。下面主要来聊聊“梅塞施米特”Me 264,因为它算的上是一种全新的机型,而且是这四种参选飞机中,研制速度最快的。

“梅塞施米特”Me 264内部构造图

“梅塞施米特”Me 264,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梅塞施米特公司开始的远程侦察机项目“P.1061”(该项目的另一个衍生品是P.1062——“梅塞施密特”Me 261远程侦察机)。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P.1062的原型机,装有两台发动机,而P.1061则装有四台发动机。1941年初,“帝国航空部”向梅塞施米特公司,下达了六架P.1061原型机的订单,并命名为Me 264。后来,将六架减少为三架。

“梅塞施米特”Me 264 V1原型机

Me 264采用悬臂式上单翼(翼型为小角度后掠平直翼)、双垂尾设计,机身截面为圆形,全金属制成,机组乘员8人。驾驶舱采用与B-29高度类似的“无级驾驶舱”(是指机头轮廓没有“折断”,整体流线型好的一种驾驶舱设计),采用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起落架上装有大尺寸轮胎。另外,为了在减缓飞行员在执行远程任务中的疲惫感,机身内部还配有双层床和带电磁炉的小厨房。

“梅塞施米特”Me 264 V1原型机

在数据方面,Me 264全长20.89米、翼展43米、高为4.29米、机翼面积127.7平方米,空重211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6001千克。装备有四台“宝马”801D型或801G型发动机(另外还装备过“容克斯”Jumo 211型)。其最大速度可达560公里/小时(在起飞重量36000千克,高度6101米的时候,可达546公里/小时;在起飞重量44000千克,高度8300米时,可达4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为15000公里,实用升限8000米。在武器装备方面,装备有4挺13毫米MG 131机枪,2门20毫米MG 151机炮,弹舱内可挂载3000千克航空炸弹(以上为Me264 V2原型机的数据)

“梅塞施米特”Me 264 V1“无级驾驶舱”细节,真的是与B-29神似

1942年12月23日,第一架原型机,装备四台“容克斯”Jumo 211型发动机,没有配备自卫武器和防弹板的Me 264 V1原型机首飞,在这次测试中,发现在最大起飞状态下,翼载很高,约为每平方米356千克(B-29的翼载每平方米只有337千克、Ju 390每平方米只有209千克),较高的翼载,导致其爬升、机动和起降性能都比较差(翼载是决定飞机机动性能、爬升性能和起降性能的关键参数)。由于其性能方面的问题,德国空军对Me 264失去了兴趣,转而支持“容克斯”Ju 390(因为它能够使用Ju 290的零部件,这样就可以缩短研制周期)。Me 264被转交给德国海军,作为远程巡逻机继续研制。

测试中的“梅塞施米特”Me 264 V1原型机

但是在1943年初,德国海军也放弃了Me 264。同年5月,德国空军认为,处于图纸阶段的“亨克尔”He 277和“福克-沃尔夫”Ta 400,要比Ju 390更适合作为“美国轰炸机”的候选产品(这也就意味着空军就指望这两型“图纸机”了)。在此期间,梅塞施米特公司将第二架Me 264原型机,也就是换装了“宝马”801D型或801G型发动机的V2被制造出来,但是这架飞机,在1943年末的一次轰炸中被炸毁了。

在轰炸中受损的Me 264 V1原型机

1944年7月18日,Me 264 V1原型机在盟军的轰炸中受损,直到战争结束后,都并未被修复。另外,在这次的轰炸中,正在组装的第三架原型机也被彻底摧毁。1944年9月23日,Me 264项目被正式取消。虽然后来梅塞施米特公司提出了装备六台发动机的Me 264 / 6M型(或称Me 364型),但从未被制造过。另外,由于盟军的节节逼近,制造Ju 390和Ju 290的工厂,也停止了运转。至此,德国算是彻底与战略轰炸机这一装备“无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