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杂病》惊

(0)

相关推荐

  • 右寸脉大是胃气不降;左尺脉大是脾气不升。

    .左寸是心与小肠的位置 管上半身的阳气所在 也是脾胃火之来源 脾之火来源于小肠 胃之火来源于心 进行一个药物区分 黄芩与黄连都能清心火 区别就在于 黄芩清小肠与脾火,黄芩的运动方向是可以向上的!黄芩能 ...

  • 古医案之二:心悸案

    <古今医案按>记载:"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 ...

  • 王振涛教授辨治郁病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五十六)

    一般情况:杨某,女,43岁,青霉素药物过敏史.于2018年10月19日首诊. 主诉:间断胸闷.气短半月余. 现病史: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心急烦躁,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纳眠一般,小 ...

  • 可让你“胆大”的千古名方

       在中医眼里,胆与人的精神情感密切相关,这在我们日常语言中已经有大量的体现,如形容"勇",有胆大妄为.胆大包天:形容"怯",有胆怯.胆小鬼.胆小如鼠.胆裂魂 ...

  • 论述失眠的中医诊治原创罗华昌

    论述失眠的中医诊治 原创 罗华昌 中医罗华昌 2019-05-12 失眠指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的病症.古称不寐,早<素问.逆调论篇>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 ...

  • 治呕逆***

    治呕逆-- 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证治准绳·杂病》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 ...

  • 《证治准绳·杂病》卒中暴厥

    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风

    中后当如东垣法,分中血脉.中腑.中脏施治. <灵枢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故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又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 ...

  • 《证治准绳·杂病》中寒

    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调灌之.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许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湿

    风寒暑湿,皆能中人.惟湿气积久,留滞关节,故能中非如风寒暑之有暴中也. 中湿之证,关节重痛,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其脉必沉而缓,或沉而微细,宜除湿汤.白术酒.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中入,其人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气

    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七情皆能为中,因怒而中者尤多.大略与中风相似,风与气亦自难辨.风中身温,气中身冷.风中多痰涎,气中无痰涎.风中脉浮应人迎,气中脉沉应气口.以气药治风则可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食

    中食之证,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状似中风.皆因饮食过伤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有所不行,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此内伤之至重者.人多不识,若误作中风.中气,而以祛风行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