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拿劲,尤为难学。 拿人非手拿、非...

太极拳之拿劲,尤为难学。 拿人非手拿、非力拿。拿之圆圈愈小,其功夫愈深。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102)

太极拳之拿劲,尤为难学,颇为重要。 不能拿则不能发,能拿方可发。

一、拿时须动作轻灵。

重则易为人知觉,变化脱去。拿人之难,即在将拿未拿之际,若拿到后,敌即不能脱去。

二、拿人须拿其活节。

拿劲之妙,妙在人不知不觉之间。拿人,必须拿其活节,如腕、肘、肩等处,否则易被人化脱。

双手拿人,犹如以秤衡物,重者秤锤移于外,轻者则移于内,务使高低轻重相等,勿失其衡。

三、拿时勿失重心。

拿时,除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气凝神外,己之重心尤须注意。

务须尾闾中正,顶悬步稳,勿失重心。所谓“拿人不过膝,过膝即不拿”,乃此意也。

如离人远,非己进步不可,不然有失重心之虞。

四、拿人非手拿、非力拿。

拿人非手拿,手拿钝而易化,拿之枢纽全在腰腿;拿人非力拿,力拿呆而易脱,拿之主使全在意气。

功深者拿人,一搭手,无论何处,一索即得,且能使被拿者身不自主,随其所欲,俗曰入笋。

但艺高者往往拿而不发,其理乃因拿到后,人既知势败必负,已认屈服,可毋庸再施发劲,令人更觉难堪。此亦君子之道也。

五、拿分有形、无形二种。

有形者,拿之圆圈愈小,其功夫愈深;反之圆圈愈大,其功夫愈浅。

无形者,在二人皮肤相黏、各施引拿时,艺浅者之圆圈,常被艺深者遮蔽。此种奥妙功夫,虽有名师教授,然非本身练之以恒不克有成。

吾之拿劲尚在练习之中,体悟不多,与拳友分享。

之一,有形之拿劲,走背丝扣很妙,走“小圈掉头”更妙。

之二,无形之拿劲,尚在体悟之中,欢迎高手分享赐教。

拳照欣赏:赵堡太极拳名家郑悟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