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用药宜禁论
相关推荐
-
卷四18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故不避亲疏,妄言骂詈也.虚则郑声者,神气虚而 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 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讝语. 注 ...
-
伤寒论(26~50)
第26 讲水气病.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在太阳变证中主要讲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心阳虚,心脏失养,动力不足,如果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那麽治疗用 ...
-
第67讲 《外感温热篇》第六、七条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把<外感温热篇>的前五条介绍完了.前五条啊它主要讲了温病和伤寒病因.病机的区别,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病在表的治法,也就是卫分证的治法,然后是逆传入营的治法,他把 ...
-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1.湿热病治疗宜忌 ①阳虚阴盛体质--顾护阳气 ②阴虚火旺体质--顾护津液 ③素有湿蕴体质 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 ...
-
《证治准绳·杂病》泄泻
<金匮>下利病脉证并治∶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 ...
-
经方血证用药:禁吐、宜和、可下、巧补
公众号 唐容川(1846-1897),清代经方家,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四川彭县人.庚子赔款首批赴留美学习西医后,返回中国从事经方医学研究和临床.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 ...
-
脾胃论7-用药宜禁论
脾胃论7-用药宜禁论
-
【脾胃病用药】《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
[脾胃病用药]<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因此,常用柴胡.黄芪.升麻等药物使脾气升,用枳壳.厚朴.旋复花.代赭石等使胃气得以降.
-
中医不是慢郎中,急症用药宜专重
业师云:急症用药宜重宜专,重则力足而易克邪制胜:专则力聚而锋芒所指不乱.故业师治疗急症,以药专.量重.效宏为特点,常应手取效. 1 青蒿配石膏屡愈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临床常见,以邪在气分,持续高热者居多 ...
-
脾胃论 用药图
pingpu
-
老中医脾胃病用药经验谈健脾:脾虚失健,运...
老中医脾胃病用药经验谈 健脾:脾虚失健,运化无力--脾虚宜健,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 运脾:脾胃气滞,脾不运化--脾滞宜运,药用陈皮.木香.枳壳.苍术 醒脾:脾为湿困,脾不运化--湿困宜醒,药用砂 ...
-
脾胃病用药经验集
[李守朝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气机用药经验]调理脾胃用药时,也常顾及气机.例如脾胃病证兼气滞时李老师主张多用佛手质润,既可理气,又不伤津耗液,还可用木香.郁金而少用辛香燥烈的香附.高良姜等.气血虚弱时,也 ...
-
脾胃病用药
老中医脾胃病用药经验谈 健脾:脾虚失健,运化无力--脾虚宜健,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 运脾:脾胃气滞,脾不运化--脾滞宜运,药用陈皮.木香.枳壳.苍术 醒脾:脾为湿困,脾不运化--湿困宜醒,药用砂 ...
-
浅析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
2017-11-30 01:16:32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 张怀国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2 前言:李东恒师承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