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史记】刘向:校雠之学,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上)
相关推荐
-
越聪明的学霸,越容易自己把自己作死
越聪明的学霸,越容易自己把自己作死
-
程苏东丨《汉书·五行志》体例覆覈
<汉书·五行志>体例覆覈 程苏东(1986- ),男,江苏东台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经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摘要:<汉书·五行志& ...
-
楚元王传(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富含深意...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富含深意的名言名句(34则),仰望千年前的汉家气象.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
-
班固的《汉书》
肖旭 一.班固的家世和生平事迹. 班固(公元3 2年--9 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初年一位很有名的学者,<论衡>作者王充就是他的学生.班彪专心史籍,他因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二:秦汉散文2
中国秦汉文学之二:秦汉散文2 3.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 --前154 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称为智囊.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抗击匈 ...
-
楚元王传(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觅史记」王鸿绪《明史稿》:以退休之臣,独任艰巨(上)韦力撰
华亭王氏乃当地望族,王广心为顺治六年进士,官至巡仓御史,他的儿子王顼龄.王九龄.王鸿绪也均为朝官,叶梦珠<阅世编>中称:"一家父子四登科,三入词林,亦吾郡近来科名最盛者.&quo ...
-
【觅史记】黄宗羲:公所著有《明儒学案》六十二卷,有明三百年儒林之薮也(上)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关于他的定位,骆兆平在<黄宗羲和续钞堂藏书>一文中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黄 ...
-
「觅史记」黄宗羲:公所著有《明儒学案》六十二卷(上)韦力撰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关于他的定位,骆兆平在<黄宗羲和续钞堂藏书>一文中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黄 ...
-
【觅史记】司马迁《史记》:贯穿古今,奠史学万祀之基,炜然有其永存之辉光,自古迄今(上)
司马迁所撰<史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同时<史记>一书又是中国史学的最高峰.虽然说在<史记>之前中国也有史书存在,然此前的这类撰述不属于后世所认定的正史,这正如内藤湖 ...
-
【觅史记】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下)
然而不少的人却更喜欢通史而反对断代史,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就本持这样的观念:"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上)
<魏书>凡一百三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内容记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到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计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东魏史.该书由平原王高隆署总临之名,其实总 ...
-
「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下)韦力撰
崔鸿家族原本居于河北清河郡,他的曾祖崔旷早年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崔鸿的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任龙骧将军.长广太守,授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下)韦力撰
也许是皇帝的承诺使得魏收敢于放胆书写,在那时,史料留下来比较充分,使得魏收有三年时间就撰写出<魏书>一百三十卷.那么魏收在撰写魏史时是否真的那么狂妄,可以任意地褒贬他人呢?为此,<北 ...
-
「觅史记」马骕《绎史》:上古三代,创新体例(上)韦力撰
马骕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县孙镇人,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专注研究夏.商.周三代史实,故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赞誉马骕说:"书颇为精博,时人称马三代. 关于马骕年轻时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