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个人就有5个抑郁症,体检要列入筛查?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在看”!!!

一直以来,人们都重视孩子的成绩分数,觉得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是成功人生的开始,可是近来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时有发生,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缘由。
《北京青年报》、《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以及其他大数据统计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而且发病率今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伴随着低龄化趋势。
国家卫健委9月11日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重视高校学生中有关抑郁症患者数量日渐上升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抑郁症”、“焦虑症”、“情感双相障碍”这些名词都不陌生,常听人说自己的“心”生病了,心脏外科医生告诉我们:出现心理症状的人们,心脏检查大多正常。
那我们的“心”不舒服,出在哪里。

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对抑郁症并不了解,就算有认识的人得了抑郁症,也没有引起重视,因为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很多人都存在认知的误区。
“抑郁者的孤独和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
认知存在的误区
记得读书的时候,新闻看到一个抑郁症重度患者忍受不了自杀,并把自己女儿一起带去跳楼。
我妈在旁边评论:“这人啊,自己要是不想活了,谁也救不了。”
当时我还没有过多接触心理学,但总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对,因为新闻里主持人也说了这个妈妈曾经无数次地向家人发出求救信号,觉得自己过得好辛苦,可是家人都认为是她矫情,甚至认为在装怪。
没有一个人试图去理解这个陷入心理黑洞泥沼的母亲的痛苦,因为她表面看起来如此正常。
1、认为抑郁症就是没事干闲出来的病
栗子做了妈妈之后因为双方父母年龄大了不能带孩子,就辞去了广告设计公司的中层管理一职,当了全职妈妈。
慢慢的,栗子却觉自己状态不对:睡不着觉,压抑,无缘无故地情绪暴躁,照顾孩子也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
所有人对栗子说:你去上班吧,有事做就好了。
周围的人包括栗子的丈夫和母亲,都认为是栗子太娇气,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她承担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一个当母亲的内心自觉性。
栗子寻求了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检测过量表之后发现栗子的抑郁症已经到了中度。
“你别想那么多”、 “想开点,谁的生活都不容易”、“你这是生活安逸了,老公能挣钱养你,没什么生存压力造的”。
这是栗子常听到的话,她真的想大吼一句,“不是这样的”。
可是,抑郁症的他们,连与人斗嘴都缺乏意志。
2、以为抑郁症就是伤心
很多人对抑郁的理解,会认为是像《红楼梦》的林妹妹那样,“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伤春悲秋自怜自艾”成为人们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抑郁未必会表现得很伤心,笑得如此开心的人或许压抑的内心黑洞更深。
请了解一下“小丑抑郁症”,好莱坞著名喜剧明星罗宾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喜剧形象,其实他患抑郁症已经好多年,最终因为情绪非常消极悲观,在家中自杀身亡。
困于抑郁症的喜剧大师还有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卓别林,带给我们很多欢乐的憨豆先生,金凯瑞也曾说过他的喜剧才能来自于绝望。
人们总是会有一个认知偏差现象,以为那些看起来兴高采烈的人,怎么会是抑郁症患者。
实际上,看起来容易伤心的人情感外露,没有将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或许还不容易造成抑郁。
3、抑郁症不等同于精神分裂
A来做咨询的时候,请一定要咨询师为他保密,说是之前单位也有一个同事得了抑郁症,结果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背后还窃窃私语,说离他远一点,他精神不正常。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上的问题,就是情绪表达和感受出了问题。
但是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能力非常正常,他们对待事物的逻辑思维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只是认知感受上面出现偏差。
就像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撞到自己,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不好好看路,或者是这条路交通太拥挤了。
可是抑郁症患者就会想很多想得偏,他们会认为是不是这个人对他们有什么看法,故意来对付他们,或者是今天运气真的坏,自己总是倒霉的那个。
可以看到,抑郁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外界的一些风吹草动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悲观消极情绪,但是他们的主观意识还是很清晰的,能够分清现实和心里想象的世界。
精神分裂是一个更为专业的话题,精神分裂症状也会伴随着抑郁情绪,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情绪问题,一个是神经问题。
如何对待身边人的抑郁
抑郁症患者内心是很恐慌的,恐慌一切可能发生即使没有发生即使不一定发生的事情,就算发生的概率只有1%,他们也不会去想99%的机会是多么大,而只盯着那可能发生的1%。
身边想帮助他们的人,就像试图从悬崖上拉他们上来的人,稍有不慎,不仅救不了他,很有可能还把自己拖下去。
陪伴抑郁症的人们,必须先能保护自我,才谈得上其他。

1、耐心和爱心
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陪伴,抑郁患者对变动的人际关系特别敏感,任何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不堪重负,他们对付自己内心的情绪黑洞就已经消耗了很多的心理能量,实在是没有力气来应付这些事情,自然也没有心情来和身边人保持正常的联结状态。
想要帮助他们,必须自己具有强大的心理能量,才能包容和爱护他们。
2、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
抑郁症会反反复复,看起来好了如果内在心结没有打开,或者认知并没有到位,触到某个媒介点就会爆发,这就要求陪伴的人必须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清晰的判断力。
3、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所谓“为你好”的事情,不要强求对方该怎么样,换位思考懂得他的无能为力感。
知道他们在生病;知道他们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攻击性有时候会很强;知道他们的逻辑问题在哪里,这点很不容易。
情绪这个东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心理不够稳定强大容易遭受心理暗示被他人带偏的人们,最好先顾好自己不要和抑郁的朋友单独处得太久,因为你很有可能帮不上忙还把自己拖下水。
得了抑郁如何自救
关于抑郁症的治愈几率,没有什么心理专家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自我认知的疗愈,很难统计准确的数据。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首先是要到医院精神科进行诊断。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如服药、运动、接受心理治疗等。

万一不幸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或者发现自己处在一种抑郁情绪中很难自拔,如何自救呢?
1、尽量让自己多和身边人交流,多出去参加室外活动。有个名词叫“冬季抑郁”,就是南方阴郁天气容易诱发人的抑郁情绪,所以多去室外多晒太阳,光线的照射有助于缓解冬季抑郁症。
2、抑郁症患者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的思维旋涡中,转移自己注意力,尽量让跳出固定思维,有条件可以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
3、当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一时又不能脱离固定的生活模式,可以养个宠物,被需要的感觉会让人找到存在和价值感。
4、多运动,尽量让自己睡眠规律。要知道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相生相伴,互相导致的,可以写日记强化行为惯性,任务完成后奖励自己。
5、看书学习,多看些正能量的书籍影视剧,进行自我暗示,重拾以往兴趣和创造新的爱好,比如手作,旅游,爬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恐惧,一部分是无知,一部分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抑郁的黑洞常是因为觉得没有人看见自己。
实际上总有那么些人,明知道我们不完美却还爱着我们,只要肯跳出禁锢自我的圈子就会发现——他们一直都在。
主播 | 一朵花,电台主播,在海边的城市用声音温暖每个角落。
策划 | 王大拿
编辑 | 刘德滑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2、《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作者:(日本)仓成央,译者:陈凯,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出版社,2013年;

3、《我战胜了抑郁症》,作者:(澳大利亚)格雷姆.考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4、《走出抑郁》,作者:吉尔伯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5、《我和抑郁谈过恋爱》,作者:Lucia(香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中秋和国庆“相聚”的日子里,

丰盛喜悦扑面而来。

遇荐生活,专属礼遇;

双节惠购,全场8.5折!

今日话题
你遇到过抑郁者吗?你是如何应对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