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 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室祝文琐谈
相关推荐
-
鲜卑时代之一:嘎仙洞,鲜卑是怎样在这里“龙兴”的
鲜卑,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永嘉之乱后,鲜卑各部在北方掀起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大 ...
-
铁血北朝1: 大山深处发现神秘洞穴,揭开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城外,阴山下,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过,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又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从这里打马走过,留 ...
-
「南北朝」拓跋魏统一北方
刘裕建宋时(420年),当时北方并存有六个政权:鲜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汉人李氏建立的西凉.匈奴赫连氏建立的夏.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北燕.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和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经过10余年的吞并战争 ...
-
结伴而行,重温拓跋崛起之路,于路上,看见历史的魅力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锦绣河山横亘南北大地,千万年来沉静的观看着各种剧幕起起落落.当年的风云万象成了史书里的黑色墨迹,然而山河依旧,默守着千古往事. 7月烈阳遍照,检史小 ...
-
同是出自鲜卑拓跋部,为什么北魏姓拓跋,南凉姓秃发?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在华夏舞台上大放异彩,鲜卑族的慕容部.拓跋部.秃发部.乞伏部,纷纷建立政权. 而事实上,拓跋部和秃发部其实是一个部落.但为什么一个姓氏是拓跋,另一个却改成了难听的"秃发&q ...
-
同样都是鲜卑人,为何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差距那么大
鲜卑其实也是出自东胡的一个分支.根据<魏书序纪>:"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
-
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题大兴安岭鲜卑石窟摩崖祝文》欣赏
-聆听音乐欣赏本文更佳- 1981年以后, 我感到自己做了两件于考古有意义的事: 一是替黑龙江.内蒙古解决了 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 即找到了横亘在嫩江上游的 大兴安岭古代鲜卑族所在的山洞, 今 ...
-
栾继生教授 | 大兴安岭嘎仙洞拓跋魏摩崖祝文书法艺术初探
新华社评其为"建国以来我国长城以北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为史学界研究鲜卑史乃至北方民族史,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是"罕见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都受到 ...
-
遗珍 | 游寿先生题大兴安岭嘎仙洞摩崖祝文
1981年以后, 我感到自己做了两件于考古有意义的事: 一是替黑龙江.内蒙古解决了 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 即找到了横亘在嫩江上游的 大兴安岭古代鲜卑族所在的山洞, 今叫嘎仙洞. 此洞于1980 ...
-
清 晨 献 祝 文/刘天灿
清 晨 献 祝 文/刘天灿 深深鞠躬致敬问好! 真诚祝福健康长寿! 世界人民深深羡慕: 中国是最棒的诺亚方舟!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中流砥柱狂浪无筹. 齐心过好自己日子, 惦记我家米面盐油 ...
-
北魏《宇文悦墓志》等
北魏<宇文悦墓志> <宇文悦墓志>志盖高五十三厘米,宽五十二点五厘米,篆书"魏给事中宇文君墓铭",纵横各三行,排列为方形.以双钩文字减地平雕线刻工艺,镌刻于 ...
-
北魏《宇文悦墓志》《宇文悦墓志》志盖高五...
北魏<宇文悦墓志> <宇文悦墓志>志盖高五十三厘米,宽五十二点五厘米,篆书"魏给事中宇文君墓铭",纵横各三行,排列为方形.以双钩文字减地平雕线刻工艺,镌刻于 ...
-
魏碑名品:北魏《宇文悦墓志》高清朱拓及释文
<宇文悦墓志>志盖 笔者新近于洛阳获见 北魏<宇文悦墓志>并盖拓本.此志书刻俱佳,志文书法整饬端庄中兼具隽逸之美.志主宇文悦,祖籍辽东九黎,为宇文氏之后,任职于北魏宫廷,颇具历 ...
-
历代墓志|北魏《元文墓志》
北魏元文墓志铭记 原刻 民国拓本 尺寸56.85*56.65厘米 END
-
北魏《元文墓志》
北魏元文墓志铭记 原刻 民国拓本 尺寸56.85*56.6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