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铭医轩|危重病房降低死亡风险的核心抉择——阳明病本质探微

耕铭医轩|危重病房降低死亡风险的核心抉择——阳明病本质探微

今天开始讲阳明病。什么是阳明病?谈谈我的理解。仲景对于阳明病最本质的阐述其实是在强调“度”的问题。少阳和阳明病势深浅不同,它们可以总揽所有实性热性病,包含了人体在疾病斗争中所做出的剧烈的应激过程。说它剧烈,是因为它超出了人体正常态下的生理耐受度,机体对于疾病的反应太过,患者给人的感觉好像浑身都是火。少阳病和阳明病本质上的区别是比较模糊的,而在这部《伤寒论》里,一旦我们抛却单纯的“外感急性病”的疆界把它用到临床上去,少阳病的意义与范围那可就大了。而由此我个人认为最正本清源的阳明病其实就是少阳病实象、热象的加重化,少阳病机体反应态势尚且轻微,相对于阳明病病程处于亚急性阶段。所以阳明病也就不单单是“阳明腑实”“胃家实”那么简单了。

临床上亦是如此。我们经常会用到柴胡剂与大黄、石膏、黄连剂的合方,所以少阳、阳明二病临床上也经常兼见。大家也不要以为阳明篇处处可见大黄、芒硝就误解阳明病为单纯腑实、大便不通的问题。所谓的“腑实”并不是它的本质,阳明病的本质类似于全身弥漫性中毒。阳明病末期会引起肠黏膜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结构的损伤,导致屏障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毒素随之被吸收入血(当然还有外源性微生物及毒素的感染直接入血),出现内毒素血症,进而引起炎症反应,相继会伴随有微循环瘀血状态的发生,甚至会并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现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此即《内经》所谓“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所以,在诸如休克等急危症发生的过程中,肠道是一个很重要的中枢环节,它相当于起到了一个发动机的作用,会加重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肠道不仅仅是一个消化和吸收的器官,同时还具有重要的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而且是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分,还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肠道也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储存库,是重要的隐匿性感染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连锁反应,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损害。因此现代医学已经把胃肠道看作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主要因为人体中肠道的毒素最多,一旦吸收入血后会相继损伤多种脏器,加重感染与衰竭的发生。所以,对于许多急危症的治疗,如何维持肠道的功能正常,如何减少毒素的吸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个问题能被很好地解决的话,那患者的死亡率将会大大降低。

由此看来,阳明腑实仅仅是连锁反应中的冰山一角。大黄的作用就像之前在桃仁承气汤讲的那样,不仅仅是用来通便的。大黄主清血毒宿积,去菀陈莝才是它的“体”,至于它的“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此看来,临床上即使患者没有便秘的表现,但如果患者体内素有毒邪病菌,也有用大黄的机会,比如之前讲过的“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的大黄黄连泻心汤。

那仲景的阳明病就是我刚刚说的那样,是脱离《素问·热论》与脏腑经络的一次革新,也是仲景在暗示的症候群思想。至于《伤寒论》超凡脱俗于《内经》六经的变革过程与时代背景大家课后可以参阅内藤希哲所著《医经解惑论·上部·伤寒杂病论原始》,这里就不给大家扩展了。因为理解上的盲区与偏差,《伤寒论》经过后世人为的篡改与重修,一错再错地加了许多敷衍旧论的条文,阳明病篇的主干全被拆分和碎片化了。

所以为什么我说阳明病好学?因为它是少阳病的延伸。为什么又不好讲?因为后世把它改得乱七八糟,鱼龙混杂。我想我们大可一笔带过,不做深究。为了与后世为阳明病所下定义做区分,我暂且称仲景的阳明病为“狭义阳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