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临床治肾虚7种地黄丸系列【收藏起来慢慢看】

今天在这里按照药物的组成和功效,对六种地黄丸,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具有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酒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相配伍,称为“三补”。滋养肝脾肾,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均为佐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相配伍,称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六味地黄丸是古典名方。因为处方中只有六味药材,而且其中君药为地黄,就很形象的叫做六味地黄丸了!而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药材形成的处方,因此功效主治,也侧重不同。

2、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具有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偏向治疗阴虚火旺。

3、明目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功效:具有滋肾,养肝,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明目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偏向治疗阴虚肝旺。

4、归芍地黄丸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用于肝肾两虚,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

偏向治疗阴虚血少

5、桂附地黄丸

组成: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具有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制)

偏向治疗肾阳不足。

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京东,淘宝均有售。

6、麦味地黄丸

组成:麦冬、生地、茯苓、五味子、郁金、白芍、乌药、牡丹皮、泽泻、萸肉、山药、当归。

功效:具有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郁金、白芍、乌药、当归。

偏向治疗肺肾阴虚。

7、枸菊地黄丸

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具有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枸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枸杞子、菊花。

偏向治疗肝肾阴虚。

【温馨提示】  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张利兵简介:

张利兵,号中医鬼才,祖籍湖北汉川,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幼受到中医启蒙,兄长张胜兵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本人多年一直受到家传中医影响,更受到国医大师的熏陶,在兄长张胜兵医师的指导下用纯中医和针灸的方法为周边居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给周围群众解决疾苦。本人受邀2019"中俄一带一路"国际中医药发展论坛演讲特约嘉宾,演讲论文收录于其中。这些年我跟兄长张胜兵不断学习中医尤其是对不孕症,各种肿瘤有独特的见解并协助兄长张胜兵编写了《医门推敲》《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系列书,现在武汉有自己的工作室,主治颈肩腰腿疼痛,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男科、妇科,各种肿瘤,结石,以及面瘫,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疑难杂症。治愈不孕症,各种肿瘤多例,在周边范围小有名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