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小桥说起,闵行的这条河道,是黄浦江的重要支流之一!|老底子


江南多水网河道
有水就有桥
桥与路相交
乃使交通畅达

本周老底子
白相哥哥便带你
探寻一座颇有历史的桥“春申桥”
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由来已久春申桥

春申桥很早以前就有了,早到什么年代,并没有相关记载。它原本是座石桥,旧时往往是时建时塌, 既劳民伤财,又诸多不便。

在1958 年8 月拓建沪闵路时,才拆建为公路桥,称之为六号桥,并设公交车站名“春申桥站”。1982 年又改建成三孔桥。就是现在的样子。
在沪闵路西侧春申桥两头,这里原来是大片的农田和农宅,因为莘庄工业区的开发,南头建成了产业园区,北面不远则是新兴的商品房小区,叫“春申府邸”。
黄浦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说到春申桥就不得不提春申塘。《上海县水利志》所载:春申塘,又名莘村塘。传说为战国时期春申君开浚,故称春申塘。春申塘为黄浦江重要支流之一,闵行区境内长8 公里,是贯穿淀南水利大控制片的骨干河道。
自春申塘开浚以来,列朝列代均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上海县志》及《闵行区志》记载:公元1292 年,上海县建立,属松江府,设治所于华亭海市舶司属。《上海县水利志》记载,自明天启元年至今,春申塘曾进行过11 次记录在册的大规模整治。

明代3 次,清代4 次,民国2 次,解放后2 次……纵观历史,春申塘是一部流动的史书,记录和传承了劳动人民对地方水利设施进行建设,维护的丰富经验和卓越智慧。
现在的春申塘,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整治,有效提高了周边地区的防汛排水能力,改善了水质、水环境,成为集防汛、排涝、航运、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河道。
明智忠信春申君

“春申塘为春申君开浚,故名春申塘”。那春申君又为何许人也?
据史书记载,春申君乃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楚国丞相黄歇(公元前314—238)的封号。黄歇游学博闻, 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 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 县。

他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因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而后,考烈王任他为相。
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因为黄歇的封号便是“春申君”,而春申君跟上海,尤其是与我们闵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间和相关史书上有这么一说:黄歇因保太子登基有功而官封令尹, 地封故吴之地,上海都在其封域之内。
黄歇任相以来,做了许多为百姓称道的好事,春申理水、出兵救赵等故事传遍吴越之地。据此,有部分学者认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得名以及上海简称“申”,都源于春申君黄歇。

但这一论断也遭到了更多史学家的批判,他们引经据典,多方考证, 得出这样的结论:春申君黄歇,与今上海市滨海地带毫无直接关联。而 “春申君开凿黄浦江”更是一番戏说。
民间有一首儿歌至今流传:啷啷啷,啷啷啷,爷娘去开黄浦江,尔后再开春申塘,领头的大爷叫春申君,住在伲村黄泥浜。儿歌和上海市嘉定区的“黄渡”地名等这些民间留下的痕迹,也都显示了春申君黄歇和上海的密切关系。

总之,黄歇究竟与上海搭不搭界,史学家之间的确有争论,但春申君在上海尤其是闵行地区的影响巨大是确凿无疑的。

如今的春申桥附近
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的
休闲好去处
当你走过这里
是否会想起这背后的故事呢?

□ 来源|《百年沪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