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之追昔抚今
各种原因(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等)导致的髋关节毁损性疾病晚期,药物、拄拐等保守治疗无效,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
关节融合术通过牺牲关节活动度、换取关节疼痛改善,是极具鲜明时代特征的手术方式。

图源:加拿大Clive P Duncan 博士
髋关节成形术,后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被称为20世纪最成功的手术发明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早在19世纪,医生们就想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方法,比如把股骨近端截断,或者关节表面放置猪膀胱、玻璃,或者以象牙制作股骨头......
因此,Arthroplasty这个词最早被翻译成“关节成形术”,后期人工关节材料、技术不断成熟,人们更习惯于译为“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

·19世纪开始髋关节手术,主要为了纠正髋关节的畸形
–1822年,英国人Anthony White医生实施股骨大粗隆下5cm截骨形成假关节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是髋关节成形术的萌芽。

–1840年,美国JM. Carnochan进行了下颌关节成形术,橡木片(非生物材料)置入,被认为是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开端。
–1862年,Barton 报道了股骨上段截骨术;
–1885年,Ollier 出版了有关截骨的专著;

玻璃杯关节成型术

Vitallium®是Howmedica Osteonics(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Stryker公司的子公司)的商标,该合金由钴(58.9-69.5%),铬(27-30%)和钼(5-7%)组成。最初由奥斯丁实验室于1929年开发,后来由Venable于1930年作为钴铬钼钼系列的一部分推出。

在此之前,可摘局部义齿由黄金制成。新的钴铬钼合金(包括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由于重量轻,刚度大(弹性模量大),尤其是成本较低而取代了黄金。

–1937年,Venable和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chrome-cobalt-molybdeum)材质的股骨头-柄一体化假体,达到了相当耐磨的水平。
·Cup Arthroplasty
–1938年,Smith-Petersen将生物惰性材料钴铬钼合金制造成钟状金属杯关节置换,约有1/2病人疼痛缓解,但无法解决解剖畸形。

Smith-Petersen Cup Arthroplasty
·Endoprosthesis
–1939年,Bohlman将钴铬球头安装在Smith-Petersen triflaged钉上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1940年,Austin T. Moore and Harold Bohlman设计了设计了特制的髓内固定假体治疗股骨上段肿瘤。

–1946年,Judet兄弟使用牙托粉制成有头柄结构的假体,柄植入到粗隆间区域,即“短柄股骨头成形术”;

Judet acrylic and metal 关节假体
–Moore认为带髓腔柄的假体可以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和支撑作用,剪力比原先股骨颈短柄更加合理,于1950年设计了假体用于临床:
–Moore假体有开窗设计,可以减小假体重量、允许骨长入
–Moore假体有领、弯柄、薄、短

Moore’sendoprosthesis
–Moore于1961年改进了假体的设计,出现了直柄
–Thompson设计了相同的假体,但无开窗设计,这使得水泥固定成为可能

Thompsonprosthesis &
straight-stemmed Moore endoprosthesis
·Bipolar Prosthesis
–Giliberty和Bateman设计了最初的双极假体。其实是单杯成形(cuparthroplasty)和股骨头假体(femoralendoprosthesis)的组合,在两者之间一层聚乙烯垫避免金属-金属的直接接触。

Smith-Petersen double cup
·Total hip arthroplasty
–1948年, PhilipWiles设计了球-臼关节假体,材质为不锈钢
–1951年, McKee和Watson-Farrar用不锈钢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一年后因松动而失败,继之采用钴铬钼合金假体,形成了第一代关节面为金属对金属组合的髋关节假体模式;

–1951年,Leventhal用钛金属制成股骨假体进行关节置换的研究,认为骨可以长入钛合金假体,钛合金的应用促进了人工关节的发展;
–1956年 McKee改良了其设计的假体,采用Thompson假体和单独设计的臼,材质为钴铬钼合金;
–历史上的金属-金属人工关节:

·骨水泥(cement)的出现
–骨水泥最初用于牙科
–1951年, Kiaer和Jansen第一次使用骨水泥,只是少量使用,没有达到稳定的固定作用
–1958年, Charnley第一次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
–1958年,出现了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 双杯设计

PTFE双杯设计
·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出现
–1960’s ,英国John Charnley第一次在THR中使用聚乙烯材料作为假体关节面,与金属搭配。同时Charnley将股骨头直径缩小,减轻关节面的摩擦。他称之为“Lowfriction arthroplasty”(低摩擦关节成形)。

–Charnley 最早使用的是Teflon,材料不耐磨,磨损碎片反应大
–1961年,开始使用高密度、高分子量聚乙烯
–1963年 ,Muller将其金属臼改进为高分子聚乙烯

–1966年,Charnley首先使用了空气层流净化手术间、手术面罩,预防性抗生素,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

John Charnley(1911-1982)
Charnley主要有三方面的巨大贡献:
现代全髋置换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体基础上的。Charnley全髋置换也是其他髋关节成形术效果评价的判断标准。

Ring prosthesis
·表面置换(surface replacement)
–1973年,Amstutz最早设计使用Tharies假体
–21世纪,金属表面关节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出现股骨颈骨折、金属离子毒性等问题。

图源:上海长海医院徐卫东教授

图源:上海九院朱振安教授
由于表面置换较高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生率问题,目前已经退出市场。



(图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孙永强教授)
曾经昙花一现的金-金大头人工关节



图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孙永强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