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假象 群体性脑补出的贞观之治 2024-07-30 03:13:25 《出猎》李世民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在《出猎》这首诗里,唐太宗用楚国“云梦泽”和汉代“长杨宫”两大宫廷猎场的典故开篇,然后先铺叙环境,描摹出猎足的猎田壮阔的场景和狩猎时的紧张场面,最后落脚在天子行猎的伟大意义:解除民间的苦难。唐太宗惹爱打猎属于遗传,这项体育运动是李唐父子共同的挚爱。武德年间,“上猎于某某地”的记载不绝史书,太宗在这方面忠实的继承了家族传统,甚至更加发扬广大。他甚至毫不忌讳表达自己的热爱。《唐会要》载,太宗认为人生在世,有三件快乐之事:“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随着贞观仁政治国的效果显现,太宗自己的气象,也渐渐从这个时候起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更多的考虑享受一个天子的个人乐趣。 行猎图 作为出身大草原的“天可汗”,太宗认为打猎这件事属于个人爱好和民族体育运动范畴,并不劳民伤财,所以可以大行其道。仅贞观四年到六年,太宗就行猎九次之多。但太宗忽略了一种效应的存在: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因为宫廷文化一直引导着贵族乃至民间包括意识形态、生活品位在内的风尚,由于太宗的爱好,造成贞观年间狩猎成风,成为贵族主要的娱乐项目,不可避免的对民众和农业发展造成伤害。贵族出猎,必然前呼后拥,百车千骑,践踏民田是难以避免的情况,更有甚者将民众的牲畜作为猎物。《新唐书》载,李愔出猎之时,“纵猎蹂践民田,攘夺畜产为尽”,县令出来干预反遭家奴群殴,危害一方。于是,能够看到其危害的臣子开始不厌其烦的劝谏太宗,要爱惜民力,不要再行射猎之事.太宗每次都愉快的表示同意。 行猎图 虞世南上疏谏猎,太宗表示赞同;唐俭当面谏劝,太宗表示改正;孙伏伽上疏谏猎,太宗表示高度赞赏;薛收劝谏,太宗表彰赐金;但是,出猎并没有被禁止,该怎么样,继续怎么样。这种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样也催生出巨大的产业链条,这个链条往往营建在法治不公、欺压良善的现实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享受捕猎乐趣,朝廷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负责组织实施围猎的工作机构。臭名昭著的“五坊”包括雕坊、鹞坊、鹘坊、鹰坊、狗坊,专为官家征收、培育围猎鹰爪,“五坊”的管理者更是借着皇差之名干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的勾当,民愤极大。但是,贞观的臣子毕竟执着,更多人开始出来进谏,贞观之初,政治清明还算清晰可见。《贞观政要》载,贞观十四年,太宗要去同州打猎,魏徵劝谏,太宗表示:这一次纯属偶然,今后牢记此事,以此为诫。 “从善如流”是太宗的政治需要 可到了这年冬十月,他又要去栎阳打猎,县丞刘仁轨又劝谏,太宗赐给他印玺密封的手书,还升了其做新安令。武将李大亮谏猎,太宗赐自用胡瓶和《汉纪》一书作为奖赏;连胡将执失思力也都劝过,太宗悉数接受。此时,太宗想出了个更理所当然的借口:马上皇帝,打猎是为了不荒废武备。到后来,臣子们再也没有精力劝谏太宗打猎了,因为他们要忙着另外一件事——劝皇帝别再没完没了的盖房子。贞观四年一过,粮食多了起来,东突厥也降服了,财政稍有盈余,太宗就显现出暴发户的气质,迫不及待的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修筑洛阳宫。出于耗费财力、牵涉徭役等问题,张玄素极力劝阻太宗营造洛阳宫,太宗很高兴的采纳了劝谏;可到了第二年的九月,太宗又偷着开始启动洛阳宫的修建计划,这次还加上了修仁寿宫——就是那座隋文帝薨逝的避暑离宫。 唐东都洛阳宫室图 于是,民部尚书戴胄开始上疏劝谏,太宗又一次虚心的接纳了劝谏,并对戴胄进行了表彰。但侧眼看到史官记录下虚怀纳谏的过程后,太宗又继续下诏继续修洛阳宫,“凿池筑山,雕饰华靡”。对此,魏徵和温彦博两人温和的相互抱怨,“近来营造修缮的事情有点多了”。不是有点多,是很多。紧接着,贞观八年,太宗以“孝”为名,替太上皇李渊修起了永安宫,即后来的大明宫。刚开始修造,就出了意见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首先是陇右地震山崩、大蛇屡现,而后是山东江淮洪水爆发;最要命的是又有星星见于南天。这次可不是太白金星,而是哈雷彗星,“经百余日方灭”。天地有异象,在古代被视为是上苍对天子斥责的暗示,人臣不得不谏。这次跳出来的是虞世南,用的辞法是“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大,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逸。”对于君父而言,这话说的已经很难听了,但是太宗还是虚心接受批评,表示慎终戒骄。 魏徵进谏图 纳谏归纳谏,修建归修建——洛阳宫不能耽搁,修成后,再修一座飞山宫。下一个劝谏的就没这么幸运了。贞观十一年,中牟承皇甫德看到魏徵、虞世南等劝谏都收到表彰,也看不惯近来的奢靡之风,于是也上疏批评太宗:“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加收地赋是巧征暴敛,民间充斥的各种败坏风气,都来自宫中的教化!”这次,太宗愤怒了,要治皇甫德的罪,幸亏魏徵极力劝阻乃罢,但“终意不平”。看到太宗急眼了,关于修宫室这件事,也没人愿意多说什么话了。此后,骊山的翠微宫、汝州的襄城宫拔地而起,特别是宜春的玉华宫“所费以巨亿计”。由于连年大兴土木,摇役不断扩大,民怨不止。贞观中以前,太宗最喜欢人谏,对敢谏者也大有赏赐,要说奖励最多最丰厚的,当属魏徵,作为谏议大夫,在太宗二十六次奖励中,他获得了重奖八次:共奖一千九百匹绢,四百缗钱,一只金瓮,十斤黄金,一座房屋和两匹马。 魏徵像 其实也未必,获得最多的,还是太宗自己,他只不过付出了些耐心和财帛,就把“圣君”二字奖励写进了史书里。臣子行谏,太宗反诘,臣子解说,然后太宗欣然接受,再然后史官如实记录和臣子行谏,太宗震怒,魏徵解围再谏,然后太宗欣然接受,再然后史官如实记录——这两种近似的现象程式化的、交替出现在《贞观政要》中。臣子要个“犯言直谏”的身后名,太宗得个“从谏如流”的身后名,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就是魏徵对太宗纳谏的真实看法。因此,到晚年,魏徵进谏的频次和烈度大大降低。在他死后,包括尉迟敬德这样的勋臣在内,再也没有人能够劝阻太宗征伐高句丽。太宗是个极有远见的帝王——生前就要定好身后名。 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宫夺位,这让太宗背负这巨大的心里压力,他不知道后世如何评价自己,所以极力想将自己塑造成一代圣君的形象——他做的其他帝王都不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篡改历史。史官是个高尚而神圣的职业,他的负责对象是上苍和历史,并非天子和权臣。春秋时,崔杼杀了秽乱的齐庄公后,史官太史公记录如实“崔杼弑其君”,崔杼一来气,就把他杀了。由于史官是家族继承的职位,弟弟太史仲接续职位后,仍旧记录“崔杼弑其君”,也被杀了。这次,轮到三弟太史叔了,他照样记下“崔杼弑其君”,再度被崔杼杀害;崔杼正要举刀杀其最后一个弟弟太史季的时候,齐国另外一个南史带着笔墨竹简,来到宫廷说,“我听说齐国的史官不够用了,就追过来准备继续写'崔杼弑其君’这句话了。”相信此刻崔杼头都大了,他无奈的放了太史季——你爱怎么写怎么写吧。 贞观初,负责《起居注》编纂的是褚遂良,太宗问:“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褚遂良说:“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还是感觉很困惑:“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答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这时候,旁边的黄门侍郎刘洎担心难堪,急忙打个圆场说:天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住的。于是太宗咽了口唾沫,默默离开了。等到房玄龄管这件事的时候,太宗的好奇心又膨胀起来,这次他小心翼翼的问房玄龄:“国史为什么不让天子看呢?”房玄龄说:给,你想看啥就看啥。 房玄龄像 太宗认真看了看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后想了想说:还是改一改吧?房玄龄说:行,你想咋改就咋改?是以,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荒淫无度的隋炀帝,一个羸弱无能的唐高祖和一个荒淫无度+羸弱无能的隐太子……如同顾颉刚先生所言,“贞观之治”实有后世夸大溢美之嫌。许多年以后,《起居注》又被后世史家极力“脑补”,美化成为《唐书》和《资治通鉴》。对了,还有那本错漏百出的、著名的《贞观政要》,为了这个评价,可以举例说明。在记载封德彝死亡的时间,《旧唐书》、《新唐书》都写明是贞观元年;《贞观政要》却固执的认为:“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可见史料的可信度。 《贞观政要》 既然是以对话形式记录贞观君臣治国思路、言谈的著作,如果确实想看看太宗都是怎么说的,读当然《贞观政要》当然很合适;但要想看看太宗怎么做的,读读这篇文章就知道了。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弥留之际对太子李治说:“吾君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牟无远不致,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其实,他什么都明白。活着的时候连身后名都想好了,身后事自然不在话外——他的昭陵是有唐一代十八陵中最大、最富丽的陵园。究竟有多富丽?温韬最有发言权。“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这是唐末军阀温韬所见,他的外甥郑玄素也跟了进去,后来宋人笔记《江南余载》记载:“见太宗散发,以玉架卫之”,东西有石床,石函里的铁盒子,放着前朝的图书,包括大家钟繇、王羲之的真迹,还有《兰亭序》,纸墨和新的一样。温韬是去盗掘的,除了乾陵,他将“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太宗虽为终制以戒子孙,而昭陵之葬,亦不为俭,及唐之末,不免暴解之患。”北宋史家范祖禹在以上评论中的“暴解之患”似指唐太宗昭陵被盗窃。但宋笔记《嘉祐杂志》中记载:北宋明相赵普,文中说太宗尸骨被其余荒野,后流入长安市,赵普收购回来,但一富豪所藏的头骨,实在是不太好收购,最终赵普将尸骨还葬昭陵之下。嘉佑是北宋仁宗1056—1063年的年号,而范祖禹1056年才十二岁,显然范祖禹所说的“暴解”指太宗遗骨。连饥荒不止、干戈不息、强造宫室、劳伤民力,再加上善用贤臣和从谏如流,这大概就是所谓“贞观之治”的真相——没有那么差,但也绝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具有盛世气象。至于太宗么,他比隋炀帝运气好多了。 赞 (0) 相关推荐 那个时代的历史更真实? 历史本来应该是真实的事实陈述,即使有论述观点,也只是撰写者个人的看法,不应该因此而掩盖真实的历史事实.可是,中国历史的可信度真实度到底如何呢?那个时代的历史更为真实更为可信呢? 中国历史最为可信最为真 ... 折 纸 怪 物 虐 人,它的触手上有…!我已经脑补出一部灾难片了,刺激! 小伙伴们听说过一款非常牛X的折纸作品吗--章鱼袭击海盗船!对,就是下面这款: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图文教程) 不过,这个折纸作品难度很高,今天,小落给大家分享一款简化版的,来自韩国折纸大师的" ... 【动漫杂谈】JOJO里这几句台词,我光看字都能脑补出声音 其实文字是拥有魔力的,一些文字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没有温度,但是组合起来却能够发出声音,比如一些经典的歌词,写出来之后大家就容易跟着唱出来,而<JOJO的奇妙冒险>里有一些名台词,也是可以发 ... 原来公园前这个站名是错别字?!没想到,广州人靠脑补讲出公园前这个名字的历史! 为什么公园前叫公园前? 公园前,因为在人民公园前,所以叫公园前.不过,这样也太草率了吧?照这样起名的话,公园前不一定就只叫公园前了! 北京路 广州的地标 北京路是公园前最出名的地方了,北京路地铁站还没 ... 2020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霸榜5年的是它!网友脑补了一出偶像剧 2021来了,牛年也快到了,不少准爸妈开始在思考想给自己的"牛宝宝"取个好名字,不得不说,取名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宝爸宝妈们又想宝宝名字有内涵,还想简单好写,方便罚抄,重名率低. 近 ... 3个月娃严重缺钙?补钙半年补出尿结石,补钙究竟怎么补? 中国人似乎特别喜欢给小孩(大人也是)补钙,孕妇要补钙.婴幼儿要补钙.青春期要补钙.中老年人也要补钙...这么一看人只要活着无时无刻都需要补钙. 首都儿科研究所调查显示,有80%的父母给孩子补钙. 前几 ... 孩子三次脑补发育的高峰期 实验表明,孩子一生有三次脑补发育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宝宝出生到3岁的时候,孩子是模仿期.多给孩子鼓励: 第二个高峰期是5-7岁的时候, 这时,可给孩子买益智类玩具.通过益智游戏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 逆天奇案PK伙计办大事:同是刑侦剧,破案一个靠分析,一个靠脑补 早前的TVB最受欢迎的当属刑侦剧,随便提一个旧剧的名字,都堪称经典,<刑事侦缉档案>.<鉴定实录>.<陀枪师姐>(第五部除外).<法证先锋>(第四部除外 ... 它是“入春第一米” !养肾、祛湿、调脾胃,每天一把,延年益寿,补出好身体!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Official Accou ... 黑芝麻要多给孩子吃,加3个鸡蛋,补脑补钙,孩子多吃营养好 黑芝麻是一种特别健康,特别营养的食材,在平常的时候大部分是将黑芝麻作为配菜的.美食中加入黑芝麻会让这道美食看起来非常好看,而且也会让它的营养价值提升很多.但是今天咱们用黑芝麻作为主要食材来跟大家分享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