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的方义,药理及临床疗效
相关推荐
-
效方:控涎丹,治“痞满”、气鼓。
王姓患者,年龄50多岁,病"痞满",病已30多年,回忆说20几岁时,有一次正吃饭,因事生了气,从此便觉胃脘连两胁胀,闷,撑(月真),轻时只觉不舒,重时胀闷难耐,二三十年不断的治疗, ...
-
134期 控涎丹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圣济总录>所载"趁痛丸"方药与此相同,时间较陈氏为早.控涎丹由仲景十枣 ...
-
控涎丹的制作
按照控涎丹的组成,我买来了甘遂.大戟.白芥子各50克. 甘遂50克5元,大戟50克40元,白芥子50克3元,合计48元. 第一步:打粉,分别进行打粉. 第二步:称量,每味药各15克. 第三步:拌均, ...
-
肩背疼
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 ...
-
控涎丹的方义,药理及临床疗效。
控涎丹的方义,药理及临床疗效 控涎丹出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后世方书,多赞其效.它和同出一书的十枣丸,均由仲景十枣汤演变而来. 陈氏一以 ...
-
血府逐瘀汤主治证方义新解及临床治验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是王清任所创"逐瘀汤"系列方中应 ...
-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
薯蓣丸中山药.大枣.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兼以渗利:阿胶.干地黄.芍药.当归与川芎,属于相须配伍,增强滋补阴血,兼以活血行气:桂枝与防风,属于相须配伍,辛温透散 ...
-
配方严谨,阳痿早泄、不育等皆可用——五子衍宗丸方义及临床应用
第 1784 期 作者 / 1曾镛霏 2李龑 1延安市中医药研究会 国家名老中医孙光荣传承工作室 2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 ...
-
【临床医案:真武汤方义治疗风心病案】
田某,女,70岁,本市人 2019-8-19初诊 主诉:胸闷伴双下肢浮肿数年,加重1月余 既往史:风心病30年,房颤10年,高血压病史,心功能不全数年,患者缘于数年前因心功能不全间断胸闷.双下肢浮肿, ...
-
甘露消毒丹的方源、方义及临床应用
图1[1]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消毒丹)为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制,但叶氏著作中未予收载,致使此方最早见于何书,迄今说法不一,或谓引自<温病条辨>,或谓录于<温热经纬>.但据查证 ...
-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义,临床新用及名家医案
瓜蒌薤白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由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药物组成. 功效 行气 ...
-
马春晖老师小六合针法临床病例(附图及方义详解)
此病例是我14年七月份在漯河讲课时,课堂上治疗的学员 彭某,女性,46岁,山东人,2014年7月8号晚初诊 主诉:小腹疼痛,伴双足心发热. 现病史:患者来参加小六合针法学习班,学习期间出现小腹疼痛半天 ...
-
甘露消毒丹方源方义及临床应用
甘露消毒丹主治温病湿热在气,并主内伤湿热病证.另从温热偏颇之症状范围看,叶氏"当查其舌,或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可知湿重热轻,湿热并重,以及热重湿轻等气分湿热证皆可主之:从湿热波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