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6)—— 想起了曾经的扬水站
相关推荐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香蒲/吴连侠
元代舒頔的词就曾写道:"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在滇东地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逢端午节,这里的人家就会把艾草和香蒲插在门旁,以求避邪驱病,确保平安.据说南方其他地区也有 ...
-
雨后迟迟不能排涝,关城农户欲哭无泪
最近一两周,我们雄安地区连降大雨,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造成了部分财产损失.这其中,受害最严重的当属农田里的庄稼! 这几次降雨过程,关城村附近的降雨量都很大.雨后,全村一万多亩旱田的庄稼近80%都 ...
-
顺阳河发水了
顺阳河发水了 作者:邢根有 顺阳河发水了.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没有秘密可言,任何一个消息一经传出,就像长了翅膀,飞出很远很远. 我决定一探究竟,毕竟,在我的记忆中,起码有30多年顺阳河没有发过大水. 我 ...
-
常德生‖故乡的北大河
常德生/文 我家大门外有一条河,两三丈宽:俺村北边一里多远也有一条河,五六十丈宽:相比较门前的是小河,村北的是大河,这便是我们村里人称之为"北大河"缘由. <许昌市水利志&g ...
-
“黄河情” 征文 | 黄先生论道 | 作者:张义敏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人在家乡为异客
(朗读者:赵朋) 我的家乡,在北方一个很小的小城镇.今年仲夏之际,在离乡多年之后,我第一次在这样的时节回到家乡.未成想,往日"一城煤灰半城土"的家乡,如今竟变成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
-
【我的乡情37】张礼军:故乡的小河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故乡的小河 张礼军 在外漂泊久了,我开始想念家乡.我常常想起家乡那条小河.闭上眼睛,思绪从南方飘到了那魂牵梦萦的故乡--乡间那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零散错落的水田,葱绿茂盛的竹林 ...
-
【家乡纪事】小镇电影院 | 作者 徐方芳
小镇电影院 徐方芳 通往记忆的花园的路径一定多的超过我的想象,人可以从一些微小的情节上找到突破,而后在瞬间毫不拐弯抹角地回溯到早已被后来的人,后来的事阻隔又阻隔的过往,回忆是件奇妙的事情,有时奇妙到让 ...
-
家乡纪事(3)—— 河道两岸稻谷香
稻谷产自南方水田,曾几何时,北方农村人吃大米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奢望.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老家上东峪村曾经大面积种植水稻. 自古以来,我的家乡是不产水稻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下游十多 ...
-
家乡纪事(4)—— 难忘那芦花飘飞的岁月
深秋时节,漫步在故乡的那条大河边,想起了那曾经的沿河的芦苇,还有那些与芦苇相关的故事. 曾几何时,家乡上东峪村的河岸边到处都是苇田.从上游与南野河村交界处的石鳖崖,到老连沟岗,再到河西.河东.河南和大 ...
-
家乡纪事(5)—— 5号骡子3号驴
每每提起生产队时期的陈年旧事,就会想到队里的那两头最得力的牲畜--5号骡子3号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为基础集体经营的.每个生产队都建有一个很大的牲口棚,养着牛.驴.马.骡子等几十 ...
-
家乡纪事(7)—— 难忘那座水电站
我漫步在家乡的河岸边,寻寻觅觅,睹物驰怀,心中翻腾着一桩桩陈年往事.眼前这一处孤零零的石屋,再一次触动了我对那个村办小水电站的美好的回忆. 石屋傍山而建,坐北面南,土石结构,与旧时的普通民房没有什么区 ...
-
家乡纪事(8)——话说“白虎头”
我的家乡上东峪村,是一块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仔细琢磨,村庄的许多景致都有特别的说头,村口处的"白虎头"尤其耐人寻味. 白虎头,是位于村口右侧的一座白色的石崖,恰好扼守在出入村庄道路 ...
-
家乡纪事(9)—— 怀念那曾经的茫茫林海
每每置身于森林之中,看绿色苍茫,听林涛阵阵,无意中会勾起对故乡那曾经的几道林山的回忆,心中 不由地隐隐作痛. 在我早年的记忆中,家乡的山场有严格的分类.一类是放养牛羊的牧场,大致就是河西边的那几道山梁 ...
-
家乡纪事(10)—— 深秋时节酸枣红
小时候,我与酸枣有着不解之缘.我爱家乡的酸枣树,更贪吃那酸甜爽口的酸枣果. 酸枣不同于大枣,结出大枣的枣树是用酸枣棵子嫁接而成的,酸枣树是野生野长的,不需要嫁接. 酸枣与大枣的味道截然不同,大枣的味道 ...
-
家乡纪事(11)—— 大柿树情思
在老家太行山区,一般的村落进村处都有一棵大槐树,我们村却与众不同,村口处也曾经有一棵大树,但不是槐树,而是一棵大柿树. 这棵树在上点儿岁数的村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课大柿树生长在进村的道路旁.越过 ...